[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立动态群组的协同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4083.4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6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波;程良伦;梁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张伟杰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立 动态 协同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协同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建立动态群组的协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协同控制系统操作往往由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各种异构的工具和环境下完成。要协调好各成员、各小组之间的协同工作任务,需要一个支持群体工作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工作环境。
现有的协同控制系统是基于固定群组来建立的。但是实际应用中由于系统自身结构可以动态改变,在系统中采用动态用户群组的方法可以实现一个协同工作群组的灵活性。因为群组的成员往往不是固定的,协同团体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或某个成员由于其他原因退出群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建立动态群组的协同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基于动态群组建立的协同控制系统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建立动态群组的协同控制方法,采用代理模型结构实现,代理模型包括设置在服务器的协同代理和设置在客户端的用户代理终端,所述协同代理包括群组用户表和对应的共享资源表,所述方法包括:
协同代理接收主用户代理终端的协同请求的协同请求步骤;
协同代理从群组用户表选择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的代理选择步骤;
协同代理发送协同请求到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的协同发送步骤;
协同代理接受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的响应的代理响应步骤;
协同代理把主用户代理终端和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建立成动态群组的群组建立步骤,所述主用户代理终端和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构成了动态群组中的所有用户代理终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群组建立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主用户代理终端和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在动态群组之间通信的代理通信步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群组建立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协同代理检测到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退出动态群组的退出群组步骤;
协同代理选择一个或多个备用户代理终端的备用代理选择步骤;
协同代理发送协同请求到一个或多个备用用户代理终端的备用代理协同发送步骤;
协同代理接受一个或多个备用用户代理终端的响应的备用代理响应步骤;
协同代理把备用用户代理终端加入到成动态群组的备用代理加入步骤。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退出群组步骤包括:
协同代理接收到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的退出请求;
协同代理向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发出确认消息;
协同代理检测到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退出动态群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群组建立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协同代理接收到任务完成信息,则发送撤销群组的消息给主用户代理终端和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
协同代理接收到主用户代理终端和一个或多个副用户代理终端的回复;
协同代理撤销动态群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群组建立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协同代理检测到动态群组中的任一用户代理终端对共享资源进行了修改,通知动态群组中的所有使用共享资源的用户代理终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群组建立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协同代理检测到动态群组中的多个用户代理终端同时请求对共享资源进行修改,协同代理采用令牌机制或序列化操作机制或加锁控制机制进行冲突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代理模型包括第一协同代理和第二协同代理,第一协同代理组建第一动态群组,第二协同代理组建第二动态群组,第一动态群组与第二动态群组之间的通信通过第一协同代理与第二协同代理实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协同代理为集中式协同代理。
本发明实现了基于动态群组建立的协同控制系统,满足了实际工作中协同群组的动态性需求,提高了群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群组用户表;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共享资源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立动态群组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建立协同代理(Agent)模型结构来实现动态群组建立。下面对各种概念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40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