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轨高空逃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1431.2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8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屈翔;马超俊;廖林清;王伟;张君;王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06 | 分类号: | A62B1/06;A62B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轨 高空 逃生 装置 | ||
1. 轻轨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1)和位于外壳内的内壳(2),在内壳(2)内设有一供逃生者使用的逃生绳(3),逃生绳的两端从内壳和外壳的同一侧边穿出并在使用时朝向下方;在内壳(2)内设有在使用状态下对逃生绳减速的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主要由同为圆形的一定摩擦块(4)和两动摩擦块(5)构成,两动摩擦块(5)对称地位于定摩擦块(4)中心线两侧,逃生绳(3)依次绕过一动摩擦块(5)、定摩擦块(4)和另一动摩擦块(5),定摩擦块(4)中心偏离两动摩擦块(5)中心连线一定距离以使逃生绳对动摩擦块产生一定的包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轨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动摩擦块(5)一面设有滑块(7),在内壳(2)内壁上设有与两滑块(7)对应的两滑槽(8),两滑槽同时位于两动摩擦块中心连线上,滑块(7)位于滑槽(8)中并可移动;一可对两动摩擦块间距进行调节以改变逃生绳对动摩擦块包角的调节机构将两动摩擦块连接,调节机构由调节推拉柄(9)和两调节臂(10)构成,两调节臂(10)的一端分别与一个动摩擦块(5)可转动地连接,两调节臂(10)的另一端活套在调节推拉柄(9)上;在外壳上设有贯通的调节槽,调节槽与滑槽方向垂直,调节推拉柄(9)通过调节槽从外壳(1)中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轨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臂(10)一端与动摩擦块(5)可转动地连接的方式为:在与滑块背对的动摩擦块(5)另一面设有连接销(11);在内壳(2)与连接销相对的内壁上设有贯通的与滑槽走向一致的槽(12),连接销(11)从槽(12)中穿出进入外壳内壁上开设的腔室中,该腔室可供连接销和调节臂移动,两调节臂(10)一端分别活套在连接销(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轻轨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壳(2)供逃生绳两端穿出的两出口处分别设有导向环(13),逃生绳(3)从导向环(13)中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轨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为对称布置的两套,两套减速机构共用一根逃生绳,对应的内壳为两个,每一个内壳设置一套减速机构并具有一个设有导向环的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轨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内壳(2)内还设有两个对逃生绳(3)导向的导向轮(14),导向轮(14)表面设有防磨套,逃生绳(3)两端绕过导向轮(14)后从内壳(2)中穿出,所述导向环设置在内壳靠近外壳出口的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轨高空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具有成“品”字形的三个腔室,两内壳(2)设置在外壳下面两个腔室中,逃生绳(3)一端从其中一个内壳(2)出来后通过外壳第三个腔室(15)进入另一个内壳(2),再通过另一个内壳具有导向环的出口和外壳其中一个出口穿出,逃生绳另一端通过该其中一个内壳具有导向环的出口和外壳另一个出口穿出;在外壳第三个腔室(15)内设有两个对逃生绳导向的导向轮(14),两导向轮(14)位于逃生绳(3)同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14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测报诱虫器
- 下一篇:一种手竿挤压式鱼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