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13953.8 | 申请日: | 201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4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许福明;王文俊;邓志容;苏国彰;枋志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5231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且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膜片的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面板、一配置在显示面板上的触控面板以及一配置在触控面板上的透明盖板,其中透明盖板是用以保护其下的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使用者操作触控显示面板所产生的信号将传递至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触控晶片,而触控晶片可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并判断出使用者触碰触控显示面板的位置。
在触控面板中,一般包括用以感测触碰点的感应串列及用以配置感应串列的透明基板。然而,触控面板的透明基板会增加触控显示面板整体的厚度,并且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因此,为了降低触控显示面板整体的厚度,于是将触控面板的感应串列直接配置在透明盖板上。将上述透明基板省略后,虽能降低触控显示面板整体的厚度,但触控显示面板整体的强度可能因而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在触控面板中配置薄膜基板,借此补强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强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透明盖板、一感应层、一膜片及一显示面板。感应层配置在透明盖板的第一侧。膜片贴附于感应层。其中,膜片的延展性优于透明盖板的延展性。显示面板配置在膜片远离感应层的一侧。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其在触控面板的感应层所在一侧贴附延展性优于透明盖板的膜片,借此补强透明盖板的强度,进而达到防爆的效果。而且,若使用具有特定功能的膜片,则使触控显示面板兼具有其特定功能,例如抗反射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其中各个构件都以平面形式呈现。
图2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面板在剖面结构上的第一种设计。
图3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面板在剖面结构上的第二种设计。
图4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面板在剖面结构上的第三种设计。
图5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面板在剖面结构上的第四种设计。
图6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面板在剖面结构上的第五种设计。
图7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面板在剖面结构上的第六种设计。
图8为图1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面板在剖面结构上的第七种设计。
附图标记:
100:触控显示面板; 110:显示面板;
120:触控面板; 121:透明盖板;
121a:第一侧; 121b:第二侧;
123:感应层; 123A:第一感测串列;
123B:第二感测串列; 125:膜片;
821:基板; C1:第一连接线;
C2:第二连接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L:装饰层;
E1:第一感测电极; E2:第二感测电极;
I1:第一绝缘层; I2:第二绝缘层;
I3:第三绝缘层; PE:薄膜;
PL:平坦层; O1:开口;
W:传输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另外,凡可能之处,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符号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其中各个构件都以平面形式呈现。请参照图1,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一显示面板110及一触控面板120。触控面板120配置在显示面板110上。其中,显示面板110例如为一液晶显示面板、一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一电润湿显示面板或是一电泳显示面板。
触控面板120包括一透明盖板121、一感应层123及一膜片125。感应层123配置在透明盖板121的第一侧121a。膜片125的一侧贴附于感应层123,膜片125的另一侧与显示面板110贴附。此外,感应层123与膜片125之间可配置一粘着层(未示出),以使膜片125可贴附于感应层123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39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及其显示驱动方法
- 下一篇:热像测温和故障定位巡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