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组装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12618.6 | 申请日: | 201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6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三盛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002;H01G4/224 |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组装 金属化 薄膜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尤其是一种方便组装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按照GB/T3667.1-2005/IEC60252-1∶2001国家标准制作。其由封盖、壳体、上衬套、下衬套、芯杆、芯子、浸渍介质油和引线组成。这种电容器广泛用于家用空调器单向电机启动,运行及大功率照灯具的功率因数补偿等场合。该电容器采用锌铝边缘加厚金属化聚丙烯薄膜或网状金属化安全聚丙烯薄膜经绕制,热固化,端面喷金等工序制得电容器芯子,并将引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上衬盖之所设有的相应线孔后与芯件的两个端面相焊接。然后再将连接的芯子,芯杆放入壳体内的下衬套内,注入介质油,压紧顶盖之封口,便制得该电容器。上述电容器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电容器产品采用顶部衬套与底部衬套共同实现电容器芯子与电容器壳体之间的隔离,这种隔离办法固然十分安全可靠,然而,在其引线焊接工作却十分困难。其原因是:当引线的一端分别与顶盖带有的端子的底部接线点焊接后,必须将引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上衬套相应的过线孔后方能与电容器芯件的端面进行焊接,这就要求焊接时要同时将封盖、上衬套、芯件和引线等数件零件固定后找准焊接位置施焊,无疑这种操作是相当困难,并费工时的,大大降低了组装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因结构复杂,使得组装困难,组装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组装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它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芯子、对壳体进行密封的封盖和与芯子电连接的引出端子,芯子的中心设有芯棒,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子套装在上端开口下端封底的衬套内,芯子与衬套之间是介质油,衬套的上口沿高于芯子的上端面,使芯子与壳体绝缘,所述的封盖的下部设有垫块,垫块在芯棒上端对应处设与有芯棒直径大小相适配的孔洞,芯棒上端伸出芯子上端面并置入垫块的孔洞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封盖下方的垫块上的孔洞与芯杆实现电容器芯子上部定位;利用衬套实现芯子的底部及侧面与壳体之间的隔离。从而简化了原有产品的结构,克服原产品焊接工序累赘操作,可将焊接工序效率提高40%-50%。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与原产品相比,其减少了原有产品中的上衬套,因而可减少产品的材料消耗,降低成本。2.本发明技术与原产品相比,由于减少了上衬套,使得引线与引出端子的焊接,引线与电容器芯子两端的焊接变得容易操作,因而使得上述焊接效率可提高40%-5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出端子,2、封盖,3、介质油,4、壳体,5、衬套,6、芯子,7、芯棒,8、连接线,9、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高效组装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如图1所示,它包括壳体4、位于壳体4内的芯子6、对壳体4进行密封的封盖2和与芯子6通过连接线8实现电连接的两个引出端子1,芯子6的中心设有芯棒7,所述的芯子6套装在上端开口下端封底的衬套5内,芯子6与衬套5之间是介质油3,衬套5的上口沿高于 芯子6的上端面,使芯子6与壳体4绝缘,所述的封盖2的下部设有垫块9,垫块9在芯棒7上端对应处设与有芯棒7直径大小相适配的孔洞,芯棒7上端伸出芯子6上端面并置入垫块9的孔洞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三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市三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26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系统
- 下一篇: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的运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