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再生纤维素筒状膜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9333.3 | 申请日: | 201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4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清;金政伟;高珊珊;王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7/00 | 分类号: | B29C47/00;B01D71/10;B01D6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再生 纤维素 筒状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纤维素膜的吹模机,尤其是一种制备再生纤维素筒状膜的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再生资源,它是所有高等植物如树木、棉花、麻、纤维和叶子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之一,大自然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可生产1000~1500亿吨的植物纤维。纤维素膜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膜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纤维素为原料制造薄膜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其一,其原料来源丰富,纤维素膜的生产和使用不仅能够为材料加工业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而且能够促进农林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其二,纤维素大分子链上有许多羟基,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和相互作用性能,所以纤维素膜材料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成本低;其三,纤维素膜具有很高的尺寸稳定性;其四,纤维素膜材料本身无毒,并可以被微生物完全降解,利于环保;并且生产的再生纤维素膜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服装方面的包装,农用地膜,反渗透分离膜和电池的电极隔离膜等领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绿色高分子材料。因此,以纤维素为基质的薄膜等材料的潜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检索,发现一篇专利文件,是通过将叔胺氧化物的纤维素溶液挤压到位于装置下方的沉淀剂中来制备纤维素管形膜的装置(CN1219148),该装置包括配有基本上呈环形的挤压间隙,在由挤压间隙形成的环的内部设置有沉淀剂的输入管和所述沉淀剂的输出管,其特征在于用于沉淀剂的输入管(3)的底端位于所述沉淀剂输出管(4)的下方。通过阅读其说明书,得知其漏液采用锥状孔结构,撑开器采用一个片状物。这种结构使漏液不是十分流畅,撑管效果一般。
该专利的结构与本发明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再生纤维素筒状膜的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科学、成膜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制备再生纤维素筒状膜的装置,包括挤压筒、内柱、凝固剂输入管、凝固剂排出管、压缩空气管及撑开器,在挤压筒侧壁上制有一纤维素溶液进料嘴,内柱与挤压筒同轴间隙安装,内柱制有中心孔,该中心孔内嵌装有凝固剂输入管、凝固剂排出管及压缩空气管;在进料嘴部位的挤压筒与内柱之间设置有储料腔,在挤压筒下部与内柱之间间隙安装有一芯柱,该芯柱的外缘柱面上横向均布制有流道,撑开器上端与内柱同轴螺纹啮合安装。
而且,在挤压筒上部径向均布安装有内柱的粗调螺钉及细调螺钉。
而且,撑开器的下部制成锥形外缘面。
而且,所述撑开器制有一封闭的凝固剂腔,凝固剂输入管连通该凝固剂腔,在该腔体的撑开器上制有外缘通孔。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成膜效果好,设计有控制筒状膜厚度的可拆换芯柱,以及调节挤出缝隙均匀性的螺钉,以及避免膜内聚作用的撑开器所制的凝固剂双排孔,对纤维素筒状膜内壁起预凝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轴剖示意图:
图2是图1芯轴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制备再生纤维素筒状膜的装置,包括挤压筒6、内柱4、凝固剂输入管1、凝固剂排出管3、压缩空气管2及撑开器12,在挤压筒侧壁上制有一进料嘴13,该进料嘴连通纤维素溶液;内柱与挤压筒同轴间隙安装,内柱制有中心孔,该中心孔内嵌装有凝固剂输入管、凝固剂排出管及压缩空气管;内柱在其下部缩径制有上、下两个轴台,其中下轴台的下部同轴啮合安装撑开器的上部,在撑开器上端与上轴台下端之间的下轴台的挤压筒内间隙安装一芯柱9,该芯柱的外缘柱面上横向均布制有多条流道14,该流道用于储存纤维素溶液,并可使纤维素溶液连续流动,芯柱的外缘柱面与挤压筒的内壁形成空气隙。在芯柱上方的上轴台与挤压筒之间形成储料腔8,用于接收自进料嘴传送过来的纤维素溶液。
在挤压筒上部径向均布安装有粗调螺钉5及细调螺钉7,由于内柱与挤压筒为同轴的间隙安装,因此通过粗调螺钉及细调螺钉的径向顶进,可以调整内柱与挤压筒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而调节芯柱与挤压筒间的空气隙,以控制调整纤维素溶液在螺旋滑道之间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93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喷码设备
- 下一篇:一种拆卸管桩铆固螺母的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