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枣黑顶病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8904.3 | 申请日: | 201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8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贤谦;刘汉云;刘金龙;王曰鑫;刘随存;高彪;徐娜;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贤谦;刘汉云;刘金龙 |
主分类号: | A01N61/00 | 分类号: | A01N61/00;A01N59/06;A01N43/16;A01N31/02;A01N25/30;A01P21/00;A01P1/00;A01P7/00;A01N57/2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8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枣黑顶病 农药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枣树的农药,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枣黑顶病的农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的枣果近成熟期时,在枣果顶部出现发黑、皱缩,果肉发苦等病症,使枣果失去经济价值。在枣果膨大期,首先出现淡黄色的小斑块,以后斑块逐渐加大,颜色变深,斑块中出现褐色的小斑点,褐色斑点逐步演变为边界明显的褐色区域,随后褐色区域皱缩;在枣果白熟期和着色期,果顶出现白色晕圈,颜色逐步加深,面积逐步加大,形成边界不太清晰的红褐色区域,红褐色区域逐步皱缩、坏死;果实切开后可看到靠近果顶的果肉变桔黄色,从外向内颜色渐渐变浅,果实其余部分仍保持正常颜色。枣果的这一病症一般只出现在果顶区域。病斑的大小与发病程度与发病时间有关,发病时间越长,病斑变得越大,严重时病斑变红褐色且面积超过整个果实的二分之一,果实病斑处有异味,尝之有苦涩味,病果无商品及食用价值。
目前国内外对枣果该病症的致病原因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使用细菌、真菌、病毒、植原体作用于健康枣树,诱发该病症,但是都没有诱发成功,证实枣果该病症并不是由细菌、真菌、病毒或植原体等引起的浸染性病害,而是一种非浸染性病害。
由于枣果的这一病症与芒果黑顶病相似,而现已证实芒果黑顶病的致病原因为氟中毒,所以发明人使用氟化氢溶液对健康枣树进行诱导,结果成功诱导出与自然条件下枣果该病症相似的发病症状,其发病规律及症状变化都与自然条件下枣果的该病症极为接近,从而证明氟污染是引发枣黑果病症的主要原因,枣果的这一病症即枣黑顶病。现有芒果黑顶病防控一般采用芒果套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枣黑顶病的防治中因枣果体积较小无法操作而不适用,现有的用于黑顶病的药剂对枣黑顶病的防治也不理想。
据统计,2007年山西晋中枣区因枣黑顶病导致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而近几年,枣黑顶病在我国许多地区连年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到目前为止,仍未有报道有效的防治枣黑顶病的方法,所以研究和开发一种防治枣黑顶病的农药,对于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危害,确保枣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有效防治枣黑顶病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农药,用于枣黑顶病的防治。
本发明是一种防治枣黑顶病的农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氢氧化钙 5~12 淀粉 8~10
聚乙烯醇 1~2 腐植酸 2~4
有机硅 0.1~0.5 1、3-丁二醇 0~1
羧甲基纤维素 1~2 乙醇 0~1
2-甲-4-氯丁酸 0~1 缓冲剂 0~1
防腐剂 0~1 乙烯利 0~1。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氢氧化钙可以用10~14份的生石灰代替。
所述缓冲剂为2-环己氨基乙磺酸、3-三羟甲基甲胺-2-羟基丙磺酸、或N-(2-羟乙基)哌嗪-N’-4-丁磺酸。
所述防腐剂为2-巯基吡啶氧化物钠、N-羟甲基甘氨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
具体生产时,将氢氧化钙单独包装,将其他固体组分淀粉、聚乙烯醇、腐植酸、有机硅、羧甲基纤维素、2-甲-4-氯丁酸、缓冲剂、防腐剂、乙烯利混合包装,液体组分1、3-丁二醇和乙醇单独包装。
本发明所述农药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淀粉,聚乙烯醇、腐植酸、有机硅、1、3-丁二醇、羧甲基纤维素、乙醇、2-甲-4-氯丁酸、缓冲剂、防腐剂、乙烯利投入到上述组分总重量4~5倍的12~35℃的水中,充分搅拌,然后升温到85~95℃加速溶解,并保温2~2.5小时,再经过28目筛过滤杂质后,加入所述重量份的氢氧化钙,搅拌均匀。
氢氧化钙或生石灰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所含钙离子可中和氟离子,同时可在枣果表面形成保护层,对枣黑顶病起到防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淀粉等组分在枣果表面形成保护膜,对枣果进行保护,可以有效地防止氟对枣果的伤害,对氢氧化钙有增效和缓释作用,同时还可以防止其他病原菌的侵入和害虫的危害;有机硅可以降低药剂的表面张力,快速润湿枣果表面,促进有效成分迅速扩展、渗透、吸收、节水增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贤谦;刘汉云;刘金龙,未经刘贤谦;刘汉云;刘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8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