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艾利西平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6896.0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车大庆;朱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九洲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23/22 | 分类号: | C07D223/22;B01J3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西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物质和药物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性药物的制备。
背景技术
艾利西平,又名艾司利卡西平((S)-利卡西平),英文名称为:Eslicarbazepine,或者S-licarbazepine,CAS号码为104746-04-5,化学名为S-10-monohydroxy-dihydro-carbamazepin(S-10-单羟基-二氢-卡马西平),分子式:C15H14N2O2,分子量:254.28,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艾利西平
它主要以醋酸盐的形式上市,即醋酸艾利西平(Eslicarbazepine acetate),是一个典型的手性药物,主要治疗癫痫症、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病症、焦虑症、神经病性疼痛和神经病性疼痛相关的病症。
从报道的文献看,醋酸艾利西平的合成方法为:均先制得艾利西平,再酰化得到成品;因此,在药物的整个开发和制备过程中,艾利西平的合成尤为重要。
艾利西平,目前常见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Portela(坡特拉)公司在专利CN02813993.3(专利名称:(S)-(+)-和(R)-(-)-10,11-二氢-10-羟基-5H-二苯并[b,f]氮杂卓-5-酰胺的制备方法,申请日期:2002年5月10日)中先将奥卡西平还原为利卡西平,然后再经手性拆分得到艾利西平,路线如下:
它以奥卡西平为起始原料,在乙醇/水溶剂中与硼氢化钠发生氢化还原反应,得到利卡西平(即外消旋体),然后使该外消旋体在吡啶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存在的条件下,与拆分试剂(2R,3R)-二-O,O’-乙酰基酒石酸酐反应,得到非对映异构体10-O-二-O,O’-乙酰酒石酸半酯,最后经碱性水解得到艾利西平。
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浪费反应原料,工艺成本高。因为奥卡西平本身就是极昂贵的物质,即使拆分程序效率很高(基于单个非对映异构体约98%收率),那么要分离出艾利西平也意味着损失约50%的原料。
方法二:为了提高反应原料的利用率,Portela(坡特拉)公司研究开发了如下工艺,并在专CN200480019893.9(专利名称:(S)-(+)和(R)-(-)-10,11-二氢-10-羟基-5H-二苯并[b,f]氮杂卓-5-甲酰胺及其旋光富集混合物的外消旋化方法,申请日:2004年5月11)中描述:
即在反应完成生成艾利西平(即(S)-利卡西平)后,回收旋光富集的(R)-利卡西平,使其与氯化试剂进行氯化反应,得到氯化物(V),进而水解得到利卡西平(即外消旋艾利西平),进而将其重新收入的拆分循环中。
与方法一相比,该方法的使用提高了反应原料的利用率,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反应转化率不高,反应步骤繁琐,大量非环境友好有机溶剂的使用,不易工业化应用等。
方法三:意大利Farchemia公司的专利WO2006056339(专利名称:(S)-(+)-10,11-二氢-10-羟基-5H-二苯并[b,f]氮杂卓-5-甲酰胺的制备方法,申请日:2005年11月15日)报道了以5-氰基-10-羟基-10,11-二氧-5H-二苯并[b,f]氮杂卓(如下式(1)所示化合物)为原料,用邻苯二甲酸酐酯化,S-1-苯乙胺拆分得到S-5-氰基-10-羟基-10,11-二氢-5H-二苯并[b,f]氮杂卓(如下式(6)所示化合物),水解得到艾利西平的方法,如下面反应式表示:
该工艺使用了相对便宜的拆分试剂(S)-1-苯基乙基胺。但该方法路线长,试剂多,整条路线反应后收率很低。
方法四:诺华公司在其专利CN200710112634.6(专利名称:制备10,11-二氢-10-羟基-5H-二苯并[b,f]氮杂卓-5-甲酰胺的对映选择性方法及其新晶形,申请日:2003年10月6日)中公开了一种手性合成艾利西平的方法,具体的地说是以奥卡西平为原料,经不对称催化氢化得到艾利西平:
该路线也存在一些缺点,所用氢源为叔氨类化合物与甲酸的混合物,会使反应产生副产物,需经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且所用到的手性催化剂成本很高,在此反应中手性催化剂与奥卡西平用量约为1∶100,催化剂用量较大,还需继续筛选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九洲药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九洲药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6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模块以及将其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和散热器的方法
- 下一篇:直臂锻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