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分集天线系统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70994.3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8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满英彤;艾德里安·M·库克;齐亦红;乔舒亚·翁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H04M1/02;H01Q1/24;H01Q21/00;H01Q2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加拿大安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分集 天线 系统 移动 无线通信 设备 相关 方法 | ||
1.一种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便携手持外壳;
由便携手持外壳承载的电路板和由电路板承载的RF电路;
分集天线和主天线,由便携手持外壳承载,耦合至RF电路并一起工作,其中RF电路将分集天线调谐至分集通信频带中,以实现与主天线一起工作的分集模式,并且当工作在分集通信频带中时发生了从分集天线至主天线的交叉耦合时,RF电路将分集天线调谐至非分集通信频带中;以及
开关,由便携手持外壳承载,连接至RF电路并耦合在分集天线和主天线之间,当工作在非分集通信频带中时,所述开关断开分集天线,以防止从分集天线至主天线的交叉耦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便携手持外壳还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分集天线位于外壳的上部,所述主天线位于外壳的下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分集天线包括阵列天线,所述阵列天线包括多个天线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开关包括多个开关,并且每个天线元件包括相应的开关,所述相应的开关被控制以单独地开启和关闭所选择的天线元件,以改变所述阵列天线的组合辐射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开关包括微机电(MEMS)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电路板被配置为实质上在尺寸上符合便携手持外壳,所述分集天线包括由所述电路板承载且包括多个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所述开关包括多个开关,每个天线元件包括相应的开关,所述相应的开关被控制以单独地开启和关闭所选择的、形成阵列天线的天线元件,以改变所述阵列天线的组合辐射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电路板被配置为实质上在尺寸上与便携手持外壳不同,所述主天线由所述电路板承载,并且,所述移动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与分集天线和电路板相连接且与主天线一起工作的电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开关位于电缆连接至电路板的末端,或者位于电缆连接至分集天线的末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具有不同阻抗的负载,所述负载连接至所述开关,以在所述开关切换至所述负载时传导不同的负载阻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显示器和用户输入设备,所述显示器和用户输入设备都由所述便携手持外壳承载并连接至RF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主天线工作在全球移动系统(GSM)通信频带中的频率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其中便携手持外壳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主天线由电路板承载,位于外壳的下部,耦合至RF电路并被配置为进行多频蜂窝电话通信,包括全球移动系统(GSM)通信频带中的频率;所述分集天线被形成为阵列天线并由便携手持外壳承载,位于便携手持外壳的上部,并耦合至RF电路。
13.一种操作移动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便携手持外壳;由便携手持外壳承载的电路板;由电路板承载的RF电路;以及分集天线和主天线,由便携手持外壳承载,耦合至RF电路并一起工作,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分集天线调谐至分集通信频带中以实现与主天线一起工作的分集模式;
当工作在分集通信频带中时发生了从分集天线至主天线的交叉耦合时,将分集天线调谐至非分集通信频带中;以及
当工作在非分集通信频带中时,断开分集天线,以防止从分集天线至主天线的交叉耦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分集天线切换至不同的负载阻抗。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天线被形成为具有各个天线元件的阵列天线,以及单独地开启和关闭所选择的天线元件以改变阵列天线的组合辐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捷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09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下一篇:接收装置、接收方法、程序和接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