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背光源组件中的光源反射器及其背光源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70051.0 | 申请日: | 201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8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姝 |
主分类号: | F21V7/06 | 分类号: | F21V7/06;F21S2/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春***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背光源 组件 中的 光源 反射 及其 | ||
1.一种用于背光源组件中的光源反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反射器具有满足抛物线方程的反射面轮廓,用于对从光源发出的光的进行整形并将其反射到扩散构件,以实现对扩散构件的均匀照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光源反射器为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所述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通过分别将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旋转后组合而形成,所述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满足以下抛物线方程:
y2=4f(x+f),其中,x为在沿着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对称轴从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焦点朝向开口的方向上的坐标,y为在垂直于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对称轴从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焦点朝向扩散构件的方向上的坐标,f为所述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上半部分通过将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上半部分顺时针旋转角度θup来得到,所述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下半部分通过将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下半部分逆时针旋转角度θdown来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通过将旋转后的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上半部分或旋转后的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下半部分进一步进行平移来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角度θup和角度θdown均设置在0至15度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为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上半部分中的第n级部分轮廓满足以下方程:
(xsinθupn+ycosθupn)2=4fn(xcosθupn-ysinθupn+fn);且
所述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下半部分中的第n级部分轮廓满足以下方程:
(ycosθdownn-xsinθdownn)2=4fn(xcosθdownn+ysinθdownn+fn),
其中,θupn为所述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上半部分中的第n级部分轮廓相对于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轮廓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度,θdownn为所述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反射面轮廓的下半部分中的第n级部分轮廓相对于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轮廓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度,且n大于等于1,其中,x为在沿着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对称轴从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焦点朝向开口的方向上的坐标,y为在垂直于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对称轴从基础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焦点朝向扩散构件的方向上的坐标,fn为所述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的第n级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中的反射面轮廓中的θupn和θdownn设置在0至15度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中的反射面轮廓的末端倾角设置在0至5度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反射器,其中:
所述多级复合抛物线型光源反射器中的反射面轮廓的末端倾角设置成大约1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姝,未经刘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00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