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64998.0 申请日: 2010-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1891564A 公开(公告)日: 2010-11-24
发明(设计)人: 赵仕林;廖洋;严小娟;夏绪祥;赵婷;兰婷;杜强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师范大学;遂宁市兴宇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5/00 分类号: C05G5/00;C05G3/08
代理公司: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刘明芳;吴彦峰
地址: 610068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物 复合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化肥自身的缺点和使用方式不当,导致了化肥利用率低和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国内外积极开展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各种新型肥料的研究。依据养分和功能的不同,总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即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和功能性肥料等。

缓/控释新型肥料是近40年来研究最活跃的方向,已形成包膜型缓/控释肥、合成型微溶态缓释肥、化学抑制型缓释肥和基质复合与胶粘型缓/控释肥等。由于合成型和化学抑制缓释肥料的缓释养分功能受土壤、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其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外,包膜型和胶粘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日趋活跃。其研究关键在于缓/控释材料(包膜材料、胶结材料)的可降解性和廉价性,以利新型肥料走向大田;养分的释放速度与农作物对养分波动需求一致性同缓释材料结构和包膜、胶结加工工艺几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缓释材料合成技术的突破。为了获得价廉、可降解的缓释材料,人们从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转向对天然产物诸如纤维素、淀粉、草炭、腐殖酸等改性。迄今为止,还未能获满意的缓释材料,由此使得缓/控释肥料迄今仍未获得重大突破,面市的缓/控释肥料不仅品牌主要来自美国、日本等,而且只用于高尔夫球场草坪、花卉种植和一些高档经济作物。

生物肥料研究过去较长时间主要是根瘤菌固氮类。目前已获得了改造竞争结瘤性的基因工程,并大规模应用于田间。在最近20年来,生物肥料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溶磷解钾、PGPR促生防病微生物肥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另外新型秸秆腐熟菌剂、土壤与环境污染修复菌等的研究发展也很快。

对传统有机肥料的升级改造,开发替代产品,提高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国内外新型有机肥料研究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对有机废弃物的发酵技术、除臭技术和造肥装置等都十分重视,我国研究的重点,一是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二是工厂化处理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无机复合肥技术。目前,我国的商品化有机无机复合肥制备技术,其有机组分来源于风化煤和泥炭等。而利用秸秆和禽畜粪便的制备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发酵、除臭、关键设备还有待于完善。

多功能肥料是21世纪新型肥料的重要发展方向,将作物营养与缓解作物高产限制因素相结合的多功能性肥料,具有促进作物对养分吸收,改善土壤结构和作物抗病害等功能。有关功能肥料的开发与研究,国内外做的研究还不多。因其功能肥料制备需要将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结合,其施用技术将凝聚农学、土壤学、信息学等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近年来,随着保水剂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研究保水型功能肥料、保水控释型肥的相关研究,其它如改善作物抗倒伏、抗病害、防治杂草和改良土壤的功能肥料,只有零星报道,离产业化要求甚远。

肥料的制备全球历经数次变革,20世纪60年代之前,生产的化肥多为单质型低浓度肥料;60-80年代,发达国家发展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最近20年发达国家开始重点研究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和功能性肥料,现已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的重要竞争领域。我国是肥料生产、消费的第一大国,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减除农业面源污染上,新型肥料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四种肥料各自存在的优缺点,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复合肥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的生物复合肥,同时具有保水、缓释、抗逆和促吸收等多种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主要步骤:

(1)制备有机胶结剂(改性淀粉):

①在40℃-50℃热水中加入淀粉,保温条件下搅拌成均匀的料浆;

②边搅拌边加入质量百分比为25-35%的双氧水,双氧水的加入量按照淀粉质量∶双氧水量=(95-105∶2计算;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按照淀粉质量∶氢氧化钠质量=(19-21)∶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可以任意配制,下同);混匀后再加入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的加入量按照淀粉质量∶硫酸亚铁质量=(190-210)∶1计算(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可以任意配制,下同);在40℃~50℃保温反应50-70分钟,得反应后的混合液(反应过程若有气泡产生,可加入适量的乙醇以消除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泡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遂宁市兴宇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师范大学;遂宁市兴宇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4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