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麻将机上牌出牌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1724.6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7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沈宁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宁祥 |
主分类号: | A63F9/20 | 分类号: | A63F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麻将机 上牌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麻将机,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麻将机的上牌出牌机构。
背景技术
麻将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因而自动麻将机自问世以来,由于其方便快捷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为四口麻将机,其结构特点为:在麻将桌的中央部位设有将麻将牌投入下方的开闭板,在麻将桌的四周部分设有细长的长方形出牌口,各出牌口上设有盖板,各出牌口的下方设有升降装置。麻将桌的下方设有转盘,能对投入其中的麻将牌进行搅拌,搅拌后的牌由吸牌机构、送牌机构及推牌机构将确定数量的牌列成两层结构,最后通过升降机构将列好的牌送至桌面上。但这种麻将机在打牌时所有的牌都在桌面上,玩家在摸牌打牌的过程中难免会碰翻其中的一、二块,造成失去公平竞赛意义,更严重的就是认牌记牌现象无法阻止,由于全部牌被罗列成口字型阵列,有半数的牌摆放在眼前,玩家可以根据牌面之间的微小差异,辨认并且记住其中的符号内容,这是进行麻将娱乐的人公认的不正当行为。
公开号为CN1706524(专利号为200510049785.2)的中国发明专利“一字式全自动麻将机”涉及一种只有一个出牌口的自动麻将机,包括机箱,设于机箱内的混牌翻牌转动盘、吸牌轮、出牌轮、滑牌槽、微电脑控制器及控制面板,该“一字式全自动麻将机”工作时,由吸牌轮将混牌翻牌转动盘中的麻将牌吸住,转移至滑牌槽,麻将牌通过滑牌槽滑至出牌轮处,出牌轮将麻将牌吸住并推至桌面上,由于该“一字式全自动麻将机”在出牌位置设置有光电感应器,能保证始终只有固定数量的麻将牌被推至桌面上,杜绝了玩家认牌记牌换牌的不公正现象,但该结构涉及吸牌轮、滑牌槽及出牌轮,体积较大,安装不便,且麻将牌在滑牌槽上滑动时,易出现卡牌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麻将机上牌出牌机构,该自动麻将机上牌出牌机构将常用的吸牌、送牌、推牌功能集于一体,结构简单,减少了卡牌现象,并且出牌方向可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自动麻将机上牌出牌机构,包括电机、吸牌轮、出牌盘和传动机构,所述吸牌轮外周设有数块磁性排列相同的磁体,所述出牌盘盘面上设有进牌口,出牌盘外周设有开有出牌口的挡牌圈,所述出牌口一侧设有一挡牌凸块,出牌盘盘面上设有可转动的推牌轮,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吸牌轮和推牌轮,所述吸牌轮外缘与进牌口外沿接触。
当该机构运作时,吸牌轮在电机的驱动下开始旋转,吸取与吸牌轮上的磁体相适应的麻将牌,随着吸牌轮的旋转,当麻将牌移至吸牌轮上端外缘与进牌口外沿接触位置时,麻将牌顺势通过进牌口进入出牌盘中,此时麻将牌在推牌轮的推动下,移至出牌口,受到挡牌凸块的阻挡作用,麻将牌通过出牌口被推出出牌盘,即推至桌面上。由于推牌轮与出牌盘之间的距离大于挡牌凸块的高度且小于麻将牌的厚度,因此推牌轮在推送麻将牌的过程中不受挡牌凸块的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吸牌轮外周设有麻将牌导向机构,所述麻将牌导向机构为设于吸牌轮外缘一侧的导向柱和另一侧的带有弧面的导向壁。
当吸牌轮吸附住麻将牌时,麻将牌相对于吸牌轮外缘可能是横的、直的或者斜的,在麻将牌随着吸牌轮移动的过程中,横的或者斜的麻将牌会碰到导向柱和导向壁,在导向柱和导向壁的作用下使这些麻将牌边移动边调整姿态,最后变成直的麻将牌进入出牌盘中。
当然,横牌变直牌的过程也可以在麻将机的洗牌过程中完成,如在洗牌盘上的合适位置设置导向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推牌轮包括与磁体数量相同的可将麻将牌从进牌口引导至出牌口并推出的叶轮。
作为优选,所述叶轮推送麻将牌的边沿为弧形边沿。弧形边沿的叶轮能将麻将牌平稳的从出牌口推出,减少卡牌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叶轮末端设有弯角。
作为优选,所述自动麻将机上牌出牌机构还包括出牌方向控制机构,所述出牌方向控制机构包括可调节出牌口位置的出牌方向控制杆,所述挡牌圈与出牌盘可相对旋转。
通过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出牌方向控制杆,带动挡牌圈和挡牌凸块在一定角度内转动,使出牌口朝向不同的方向,达到控制出牌方向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吸牌轮中心设置有吸牌轮轴,所述推牌轮中心设置有推牌轮轴,所述吸牌轮轴与推牌轮轴上分别套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伞形齿轮和第二伞形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宁祥,未经沈宁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电热件的电极连接结构
- 下一篇:负载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