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水压试验机的受力框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1436.0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贾卫东;温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水压试验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机械设备,特别涉及焊管静水压力试验中钢管水压试验机的受力框架。
背景技术
现行直缝焊管生产中,为了检查钢管在规定压力下有无渗漏缺陷,并消除部分管体残余应力,需要使用一种钢管水压试验机。受力框架是钢管水压试验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行的钢管水压试验机的受力框架为水平布置。试验钢管前充水时钢管中的空气跟水搅和在一起,短时间内很难将气体排尽,而且残留在钢管中的空气还没有排尽就开始给钢管打压时,由于压缩残留空气必然增加打压的次数和时间,严重影响了生产节奏,减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钢管水压试验机的受力框架,这种受力框架倾斜布置,解决现行受力框架不能将钢管内的空气排尽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钢管水压试验机的受力框架,包括:由充水端底座、主排气端底座、固定十字接体、上横梁、下横梁,支架、移动十字接体构成的受力框架,其下横梁两端分别与充水端底座和主排气端底座连接,固定十字接体立到充水端底座上、两边用挡块固定,上横梁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十字接体连接,固定十字接体安装有充水头,移动十字接体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用来安装后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气端底座的安装位置较充水端底座高,使受力框架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与水平面形成1度的倾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主排气端底座的标高,形成倾斜式受力框架。因此,钢管水压试验时,不仅能排尽钢管内的空气,减少了打压时间,而且大大缩短了充水时间,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钢管水压试验机的受力框架,包括:由充水端底座1、主排气端底座2、固定十字接体3、上横梁6、下横梁4,支架5、移动十字接体7构成的受力框架,其下横梁4两端分别与充水端底座1和主排气端底座2连接,固定十字接体3立到充水端底座1上、两边用挡块14固定,上横梁6一端与支架5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十字接体3连接,固定十字接体3安装有充水头18,移动十字接体7设置在上横梁6和下横梁4之间,用来安装后压头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气端底座2的安装位置较充水端底座1高,使受力框架的上横梁6和下横梁4与水平面形成1度的倾角。
本发明的安装步骤如下:
1、将充水端底座1(其上平面倾斜角度跟倾斜受力框架倾斜角度相同)固定;
2、根据横梁的长度确定主排气端底座2的标高,固定主排气端底座2;
3、将充水端的固定十字接体3立到充水端底座1上,两边用挡块14(由地脚螺栓连接)固定,确保固定十字接体3与地基稳定结合;
4、将下横梁4安装到两个底座上,充水端用3只销15与固定十字接体3连接,主排气端用一对销16与支架5连接,如此安装后,下横梁4与水平面的角度成1°。
5、将上横梁6如图所示安装到支架5上,充水端用一个销连接到固定十字接体3上,主排气端也用一对销连接到支架5。
下面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由于上横梁6、下横梁4较长,为了增加梁的强度减少加工难度,梁中间分开,用预紧螺栓8连接;固定十字接体3,用来安装充水头18;移动十字接体7,用来安装后压头9,试压前根据钢管的长度移动后压头9,来粗略确定后压头的位置;插销装置10插入横梁上开的销孔,固定后压头9位置。
倾斜式受力框架是将充水端底座1与主排气端底座2固定到不同标高上,使得上横梁6与下横梁4倾斜,倾斜角度与水平面成1°为宜。试压的时候从充水端给钢管11注水,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空气逐渐被注入的水挤到了钢管空腔的最高点,由设备中设计的两个排气口排出(1、主排气口12,安装在主排气端中部,当液面不超过它时使用,排出钢管内的大部分空气;2、小排气口13,安装在主排气端最高点,用于排出最后剩余的空气)。整个受力框架倾斜1°安装,保证在排气过程中,空气逐渐被迫走到小排气口(钢管最高点),从而排尽钢管里的空气,减少增压和钢管的充水时间,加快了生产节奏,增加了产量。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钢管试压时,由移动十字接体7带动后压头9将试压钢管11夹在密封工具17中间,钢管11跟水平面也成1°倾斜角,由充水端注水时,随着液面的上升,置于后压头9上的主排气口12、小排气口13将空气排出,由于小排气13处于钢管最高位,最后残留气体几乎忽略不计,排气口关闭的瞬间残留空间也充满了水,所以在增压时钢管里的空气基本完全排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14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