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隔的排气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6590.9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8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德里克·R·谢茨;普尼特·库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3/18 | 分类号: | F01N13/18;F01N13/08;B60K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隔 排气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多个子部件组成的分隔的排气部件以及一种形成该分隔的排气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运行期间,发动机废气被收集到废气歧管(exhaust manifold)里,然后被传递到延伸至汽车后部的排气管道内。由于设计风格和性能方面的原因,许多尾管都设有分隔的或双管的开口。
参照分隔的排气管,传统的组件设置为通过安装到传统的圆形尾管开口上的单独部件来设置分隔的排气口。因此,废气分流器(exhaust divider)设置具有尾管固定端、本体以及分隔的排气口。该尾管固定端将废气分流器固定到传统的尾管上,使得废气穿过分流器本体并从分隔的排气口排放出去。
传统的废气分流器20显示于图11中并设有尾管固定部22,通过第一排气通道28和第二排气通道30,该尾管固定部22与第一排气口24与第二排气口26相连通。该废气分流器20形成有上冲压件32和下冲压件34,这两个冲压件32和34沿各自的边缘连接且分别形成该废气分流器20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该冲压件32,34相互配合,以在尾管固定部22中形成大致呈圆形的尾管固定孔36。该尾管固定孔36的内径大于尾管的外径,或者该尾管固定孔36的外径小于尾管的内径。该尾管固定孔36可装配在尾管上或内部,并通过机械紧固件、粘合或者焊接而固定到该尾管。
该尾管固定孔36与分别通向第一排气口24和第二排气口26的第一排气通道28和第二排气通道30相连通。该第一排气口24大致呈具有圆角的矩形。该第二排气口26的顶部和底部边缘以直角与内侧的垂直边缘连接,而角部为圆角。外侧的成角度的边缘以钝角与顶部边缘连接,且以锐角与底部边缘连接,使得底部外侧拐角横巷地位于顶部外侧拐角之外。
为了形成两个独立的排气通道28、30以及排气口24、26,在该上冲压件32和下冲压件34上执行深冲压成型工艺。在此拉深冲压成型工艺中,在该上冲压件32和下冲压件34的中部分别形成较深的凹陷38、40。形成在上冲压件32中的较深凹陷38朝着该下冲压件34突起,且该形成在下冲压件34中的较深凹陷40朝着该上冲压件32突起。在该上冲压件32和下冲压件34相互连接时,该较深凹陷38、40相遇从而形成两个排气通道28、30,所述两个排气通道分别位于处在中央的较深凹陷38、40的一侧。除了形成两个排气通道28、30之外,较深凹陷38、40还将两个排气口24、26分开,以至于排气口24、26是彼此间隔开。
上述传统方法的缺点是必须使用深冲压。深冲压通常被视为一种困难的冲压方法。因此,冲压上下冲压件的成本会增加,而生产效率降低且质量缺陷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此外,按上述方法形成的最终设备具有一些应因而生的缺陷。首先,分隔的排气部件将排气通道设置在靠近尾管固定孔附近。这样,穿过分隔的排气部件后的废气迅速分流到两个排气通道中的一个。废气的快速分开导致湍流增加了,因此,噪音也就增加了。此外,由于废气进入该分隔的排气部件,所以大量的废气将与由两个较深凹陷相结合形成的中央分隔部分直接接触。持续地暴露至过量的废气下会导致由较深凹陷形成的分隔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后变色。因此,虽然分隔排气部的用途之一是提高车辆美观性,但是上述所描述的分隔的排气部件会在车辆噪音和可看到的部件变色方面增加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此,本领域中需要的是易于制造分隔的排气部件,以解决上述提到排气噪声增加和可见的部件变色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隔的排气部件及组装方法,其能弥补传统的分隔排气部件的所述缺陷。本发明的分隔的排气部件不是用深冲压工艺成型的,而是利用插入分隔件来提供分隔的排气口。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分隔的排气部件由内本体、插入分隔件、外本体及面板形成。该内本体提供了大致呈圆形的进气口和大致呈椭圆形的排气口,一中空壳体将该进气口与该排气口连接。该插入分隔件在椭圆形的排气口附近被收容在内本体里,从而将该排气口分为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该外本体是呈大致椭圆形本体,其包覆装配在该内本体上并固定到该内本体,以使得在该外本体的排气端边缘与该内本体的排气端边缘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面板收容在该间隙内,以覆盖该大致呈椭圆形的间隙,该间隙环绕该内本体的排气口。该面板还设有被该插入分隔件收容的对分构件,该对分构件垂直地位于面板的顶部水平构件和底部水平构件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内本体由第一或上冲压件和第二或下冲压件形成。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沿它们的边缘部分相互连接在一起,以限定出该内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5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