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油体系滤过性能评价新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4069.1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5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曹绪龙;王京群;宋新旺;李向良;王雷;张继超;祝仰文;崔晓红;陈晓彦;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美国CNG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韬 |
地址: | 257015***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系 滤过 性能 评价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实验室用驱油体系滤过性能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对聚合物溶液、PPG(Preformed Particle Gel)溶液等驱油体系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化学驱油体系的性能,为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有力依据。聚合物溶液过滤因子即过滤比,是聚合物溶液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过滤因子能够反映聚合物溶液中少量不溶物对岩石堵塞程度的大小。过滤因子测量与计算原理是:在过滤过程中对样品液体施以0.2MPa压力,通过3.0微米微孔滤膜;若设Fa为过滤因子(滤过比),T1为滤出100mL样品液体的时间,T2为滤出200mL样品液体的时间,T3为滤出300mL样品液体的时间,则Fa=(T3-T2)/(T2-T1)。对于新型的PPG预交联体驱油体系,对不同颗粒尺寸的PPG溶液在不同压力、不同孔径滤网条件下滤过性能的测试,可以研究PPG与地层岩心孔喉的配伍关系,这对PPG在矿场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现有滤过性能评价设备存在着:指标性能单一,只能测量特定滤过总量的过滤因子;缺乏评价PPG与地层岩心孔喉配伍关系测试与研究的手段;自动化水平不高,需要人工计时;人为影响因素多,重复性差,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工作性能可靠、测量精度高,能够对聚合物、PPG等驱油体系进行多项性能评价的驱油体系滤过性能评价新型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油体系滤过性能评价新型装置,主要由装置主体、容器组件、容器密封组件、电路气路控制模块、重量流量计、烧杯和容器放置支架组成。装置主体连接容器密封组件,容器密封组件连接容器组件,电路气路控制模块设置于装置主体的后机罩内底盘上,重量流量计放置在装置主体的前机罩上,电路气路控制模块连接重量流量计,烧杯放置于重量流量计上。容器组件取下后,可放置于容器放置支架上。
进一步地,重量流量计与计算机连接。
进一步地,电路气路控制模块与计算机连接。
进一步地,装置主体主要包括顶部上板、连接块、顶部下板、副导柱、前立柱、后立柱、中间吊板、限位组件、后机罩、前机罩、主压力显示表、分气路压力显示表、分气路压力控制按钮、前端支脚、电源与数据传输接口、底盘、地脚、后机罩盖、空气压缩机、放水器、气罐、硅胶干燥剂过滤器、脱脂棉过滤器、中间隔板、过滤器支架。顶部上板、连接块、顶部下板、中间吊板、后机罩、中间隔板、底盘顺序和前立柱及后立柱连接;气罐和过滤器支架分别与中间隔板连接并设置在中间隔板下面,硅胶干燥剂过滤器和脱脂棉过滤器分别与过滤器支架连接;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底盘上;限位组件安装固定在中间吊板上表面,限位组件主要由限位上板、拨动旋钮、限位销子、限位底板构成。
容器组件主要包括容器上端头、容器筒、容器下端头、微型球阀、滤膜夹持器组件。滤膜夹持器组件主要由过滤体上盖、过滤体下盖、放气手柄、夹持器扣组成。滤膜夹持器组件用手即可松开,极大地方便了微孔滤膜的更换,放气手柄用来解决分气路内意外的压力增大情况,例如分气路由于微孔滤膜严重阻塞导致压力太大。实验时,将容器组件放在容器密封组件的支架托盘上,通过向前推动推动把手来封闭容器密封组件,在盖体内有一密封圈,加压后盖体内的密封圈撑开进行密封以保持容器组件内恒压;实验完后,卸掉容器组件内的压力,向后拉开推动把手,即可打开容器组件密封状态,可将容器组件取下,放置于容器放置支架上。
容器密封组件主要包括横支板、安全泄压阀、移动块、挡片、弹簧挂轴、弹簧调整环、推动把手、转盘压体结构、卡爪转盘、卡爪、盖体、抱卡、抱卡固定块、托盘连接柱、支架托盘,转盘压体结构通过一根耐高拉力拉簧挂在弹簧挂轴上。容器密封组件的移动块套在装置主体的前立柱上,挡片与限位组件的限位销子配合使用以实现限位。
电路气路控制模块主要包括主控制电路板、连接柱、控制器底板、支撑丝杆、气路连接基座、压力传感器、电磁阀、气路连接块;电路气路控制模块安置在装置主体的后机罩内底盘上,主气路与气罐相连通,2个电磁阀和一个压力传感器与气路连接块组成一个分气路,分气路的压力通过2个电磁阀的通断来控制。详细气路控制原理图见附图13。
电路气路控制模块的主控制电路板设有RS232数据线接口,通过RS232数据线可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在WINDOWS下运行专用的控制和测量软件,可以分别对四个测量单元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能实时显示时间—流量曲线和时间—总量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美国CNG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美国CNG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40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