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拖曳设备及其应急释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0293.3 | 申请日: | 201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汤敏;徐兵;吴俊;王荣军;马志刚;王征;潘晓;陈诺;赵丽雄;邓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56 | 分类号: | B63B21/56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拖曳 设备 及其 应急 释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拖曳设备,也涉及该设备的应急释放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船用 拖曳设备及其应急释放方法。属于船用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洋三用工程船用拖缆机是为海洋工程船进行有效和安全拖带、起抛锚等工作而设计, 安装在船的甲板上。根据国际标准ISO 7365-1983《造船和船舶设备——甲板机械——远 洋船用拖曳绞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远洋船用拖曳绞车》GB 11869-89的规定, 拖缆机应具有应急释放功能,即应设计成当收绳、放绳或卷筒被制动时卷筒能应急释放。 从释放动作瞬间到卷筒脱开允许的最大延迟时间为10s。
目前市场上拖缆机在拖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脱开驱动轴上的牙嵌离合器,从而使拖缆 机动力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脱离联系,实现应急释放。由于拖缆机在拖带的过程中传递的 扭矩很大,当采用此方法实现应急释放时,需要适当反转驱动轴,避免因牙嵌离合器咬合 过紧而无法脱开。这一调整过程将延迟应急释放的时间,影响应急释放功能的实现,危及 船舶的稳定性而出现引起倾覆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船用拖曳设备中动力机构与执行机构脱开不够可靠,应急释 放时间难以满足要求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动力机构与执行机构脱开可靠性高,操作方 便,且应急释放延迟时间短的船用拖曳设备及其应急释放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用拖曳设备,包括上滚筒驱动马 达、上滚筒传动机构、上滚筒、上滚筒制动器、下滚筒驱动马达、下滚筒传动机构、下滚 筒、牙嵌离合器和下滚筒制动器,上滚筒驱动马达通过小齿轮与上滚筒传动机构中的大齿 轮相啮合,下滚筒驱动马达通过小齿轮与下滚筒传动机构中的大齿轮相啮合,所述上滚筒 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上滚筒离合器,下滚筒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下滚筒离合 器,上滚筒离合器和下滚筒离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小齿轮固定连接,上滚筒离合器的控制 端与上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相连接,下滚筒离合器的控制端与下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相连 接。
所述的上滚筒离合器和下滚筒离合器均为液压摩擦离合器,所述的上滚筒离合器控制 装置和下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均为液控电磁阀,液压摩擦离合器的内摩擦盘与上滚筒驱动 马达或下滚筒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液压摩擦离合器的外摩擦盘经连接螺栓与小齿 轮的端面固定连接,液压摩擦离合器上的液压油口与上滚筒驱动马达或下滚筒驱动马达输 出轴上的油孔相连通,上滚筒驱动马达或下滚筒驱动马达输出轴的端面中心设置有与油孔 连通的端面油孔,端面油孔与旋转接头的一端相连通,旋转接头的另一端经管道与上滚筒 离合器控制装置或下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相连通,小齿轮经轴承与输出轴滑动配合,输出 轴的悬臂端支撑有马达轴承组件,上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和下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分别经 管道与液压控制回路相连通。
所述的上滚筒离合器和下滚筒离合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电磁摩擦离合器,所述的上 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和下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均为电磁继电器,电磁摩擦离合器的内摩擦 盘与上滚筒驱动马达或下滚筒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磁摩擦离合器的外摩擦盘经 连接螺栓与小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小齿轮经轴承与输出轴滑动配合,输出轴的悬臂端支 撑有马达轴承组件,上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和下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分别经导线与控制电 路相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船用拖曳设备的应急释放方法,
在上滚筒和/或下滚筒制动状态下,所述的上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上滚筒制动器控制 装置、下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和下滚筒制动器控制装置同步控制,或者上滚筒离合器控制 装置和下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比上滚筒制动器控制装置和下滚筒制动器控制装置滞后0.5 -1.5秒,进行断开上滚筒离合器、下滚筒离合器和松开上滚筒制动器、下滚筒制动器的 应急释放,
在上滚筒和/或下滚筒拖带状态下,所述的上滚筒离合器控制装置和下滚筒离合器控制 装置同步控制,进行断开上滚筒离合器和下滚筒离合器的应急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0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装在艇艏甲板下的水下侧扫声纳收放装置
- 下一篇:机车电子式龙头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