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水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6985.0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8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杰;张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17/04 | 分类号: | B01D17/04;B01D17/0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上经常需要对油水混合物进行油水分离,特别是在化工、油田、炼厂等行业。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两类液体,根据工艺或者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将其进行分离。油水分离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法、离心法、浮选法、电脱法和化学处理法等,其中重力法是如今普遍应用的方法,工业装置上通常采用让含有水在油水分离器内,利用油和水的重度差异,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实现轻相(油相)同重相(水相)的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
工业装置上的油水分离是相当重要的一道工序,根据生产实践经验,该过程既忌讳油中带水,也忌讳水中带油。因为油相中带有过量水,将影响下游油相的精制操作;而水中带油,则可能严重影响水的质量,使之不宜循环使用,造成环境污染。为此,油水分离器的操作原则之一是油相中不带有过量水的前提下,要使水中带油降低到最低程度。
为了实现上述过程,目前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方法是保证物料在油水分离器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混合液中的细微液滴有足够的时间聚并成较大的液滴,从而具有较大的沉降(或浮升)速度,因此,油水分离器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但是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是设备体积大,投资和占地面积也大,同时油水分离效果也不是很好。
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献02129209.4提出了一种高效湍流促相油水分离方法,其方法是:将受污染的油通过油泵从油箱引出,经滤网除去杂质,通过加热装置使油升温40~70℃,再将油送入湍流发生器,使油在40~70℃温度、压力1.0~2.5兆帕条件下完成油中的水从液态到汽态的快速相变,相变后的油和蒸汽进入微正压油水分离罐,分离出汽体;文献ZL200610110057.2提出了一种油水分离方法及油水分离装置,其方法是空气与从处理槽的下部吸出的被处理液混合,用循环泵升压,由设在处理槽下部的喷嘴喷射,使被处理液返回处理槽,使被处理液循环,未处理状态的被处理液供给被处理液的循环配管系或处理槽的下部,在该系统中添加少量的氯化钙、盐酸和氢氧化钠,促进油的凝聚,使油分离性能提高。以上方法均需增加多个设备,有的操作压力高,有的需添加化学品,流程复杂,投资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往技术中油水分离效果差,设备投资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油水分离方法,该油水分离方法具有油水分离效果好,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水分离方法,含油水物料通过进口管1进入油水分离器,依次通过油水分离器内的预分离内构件2、稳流内构件3,破乳内构件4和油相聚集内构件5后,油水得到分离,其中水相物料从水相出口管7流出,油相物料经挡板6溢流后从油相出口管8流出,其中进口管1伸入容器内部与预分离内构件2连通,预分离内构件2位于下方,为一容器结构,上面开有供液体流出的小孔,稳流内构件3为填料或垂直放置的波纹板,破乳内构件4为一金属板,上面开有供液体流过的小孔,油相聚集内构件5为沿容器圆周放置的水平波纹板或金属丝网,挡板为一金属板,位于水相出口管后油相出口管前,油水分离器的操作温度为10~80℃,操作压力为10~500kpaA。
上述技术方案中,含油水物料通过伸入容器内部的进口管进入预分离内构件,预分离内构件位于下方,为一容器结构,内构件上分布有小孔,小孔孔径为5~50毫米,优选范围为20~40毫米,含油水通过小孔流出进入油水分离器内部,液体出孔流速为0.01~1.0米/秒,优选范围为0.05~0.3米/秒;油水分离器内设置有稳流内构件,内构件为填料或垂直放置的波纹板,波纹板厚度为0.1~1米;油水分离器内设置有破乳内构件,内构件为一金属板,上所开小孔孔径为10~40毫米的小孔,液体出孔流速为0.01~0.2米/秒;油水分离器内设置有油相聚集内构件,内构件为沿容器圆周放置的水平波纹板或金属丝网,波纹板厚度为0.2~3米或金属丝网厚度为0.05~1米;油水分离器内水相出口后、油相出口前设置有挡板,挡板高度为油水分离器高度的40~90%;油水分离器操作温度优选范围为20~60℃,操作压力优选范围为常压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6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对苯二甲酸精制的芳香醛选择性加氢催化剂
- 下一篇:带密码保护的防触电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