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玻璃吸气剂的封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6437.8 | 申请日: | 201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左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树森 |
主分类号: | C03B23/24 | 分类号: | C03B23/2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玻璃 吸气 封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玻璃领域,尤其是一种真空玻璃吸气剂的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平板真空玻璃的隔音、隔热、保温性能大大优于普通玻璃或者中空玻璃,其应用前景非 常广阔。目前,制造平板真空玻璃需要使用吸气剂,吸气剂的作用是将封边后的真空玻璃中 参与的空气吸取干净,以保证真空度。现有制造真空平板玻璃的一般工艺为,在玻璃基片进 炉前就事先把非蒸散型吸气剂装入相邻两片玻璃之间的间隙内,进炉后经420℃左右的高温, 使低熔点玻璃粉熔化封边。我们知道,传统的蒸散型吸气剂在空气中加热至300℃以上就被 氧化失去80%的吸气作用,而经过420℃左右的高温,吸气剂已经氧化,吸气功能已经严重退 化,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申请的先进性,申请人进行了查新检索。其一:一种红外吸收材料外 壳的包封吸气剂(CN1621653),一个封闭的红外吸收材料的外壳包封着吸气剂,如此结构的 包封吸气剂在外壳受到红外光的一定时间的照射之后而被打孔破解,从而使得原本封闭的吸 气剂得以发挥吸气作用;同时由于构成真空玻璃的两个表面的钠钙平板玻璃对于所用的照射 红外光的低吸收效应,使得其基本上不升温,从而避免了真空玻璃炸裂的现象。其二:一种 带吸气剂的真空玻璃(CN2522579),其特点是在两平板玻璃之间放置有小支柱,包封吸气剂 放置在上平板玻璃的排气口或平板玻璃凹槽内,其排气管和两平板玻璃周边用低熔点玻璃密 封焊接,解决了在真空玻璃窄腔内放置吸气剂的关键技术,使其长期保持高真空状态,延长 了使用寿命。其三、一种内置吸气剂的真空玻璃(CN2890046),在真空玻璃上下两片玻璃 的内表面开设球面或连续曲面的凹槽,在凹槽内置放吸气剂,吸气剂与玻璃表面为点接触或 线接触,吸气剂为带孔的薄片状或环状,该吸气剂易于高频激活,可确保真空玻璃在激活温 度下受到的热冲击最小,不会产生微裂纹,更不会产生热炸裂,开设的凹槽为曲面,消除有 角凹槽的角部应力集中,减轻凹槽对玻璃强度的削弱。其四:一种平板真空玻璃 (CN200992520),包括构成平板真空玻璃的上、下玻璃片(P1,P2)、支撑物(1)、抽气口(2)、 和放置包封或不包封吸气剂元件(S)的下凹空间(V)。该下凹空间(V)是通过在玻璃片(P1,P2) 之一或两者内侧表面的适当位置上的拱形下凹曲面(U1)和/或(U2)形成。这种力学抗压强度最 大的拱形下凹曲面(U1)和/或(U2)使得在构成真空玻璃的一侧或两侧的平板玻璃上形成的下凹 空间(V)获得最大的强度,且使放置在该下凹空间(V)中的包封或不包封吸气剂元件(S)与玻璃 接触面最小。
上述四篇专利仅是在真空玻璃吸气剂的放置结构上做文章,根本无法解决高温对吸气剂 的影响,因此也与本专利申请有本质的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保证吸气剂吸气性能的真空玻 璃吸气剂的封装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真空玻璃吸气剂的封装方法,包括平板玻璃裁片、制凹槽、清洗、布放支撑物、合 片、放抽气管、封边、焊接抽气管、进炉加热至420℃以上熔封封边及抽气管、在炉外抽真 空,其特征在于:在两片玻璃预放抽气管封边出炉后、抽真空前,向抽气管内或者自抽气管 在玻璃内表面的预先所制的抽气凹槽内置入吸气剂,然后连接真空泵,抽真空后封接抽气管, 激活吸气剂,即完成平板真空玻璃的制造。
而且,所述吸气剂为柱形或颗粒状且直径小于抽气管内径的吸气剂,为非蒸散型,或者 是蒸散型。
而且,所述吸气剂的激活方式包括在抽气平台上经加热100-300℃抽真空后进行吸气剂 激活并封接抽气管,或者采用激光或者其他热源进行激活。
而且,所述抽气管焊接在侧面或侧角部位的两片玻璃之间,或者上片玻璃的上平面部位 钻孔并采用低熔点玻璃粉封接。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将吸气剂的置放延后到真空玻璃封边后、抽真空之前进行,有效避免了吸气剂 在高温状态下氧化所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提高了真空玻璃的真空度,保证了真空玻璃的质 量。
2、本发明设计科学,创新点强,改变了常规吸气剂被直接加热、直接制造真空玻璃所存 在的弊端,提高了真空玻璃的制造水平,开拓了真空玻璃的新技术,为真空玻璃在成本、技 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树森,未经左树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6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