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机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4831.8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华;闫光忻;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盈和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2 | 分类号: | G01R1/02;G01R3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收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石英晶体振荡器、谐振器测试 机的自动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英晶体振荡器、谐振器测试机的收纳装置是使用提篮收纳,在其 出口前方有收纳台,托盘插入其中有气缸顶住不动,收纳台沿其下的机械臂运 动。收纳所用的托盘必需由人工插入提篮,收纳后也要人工逐一取出,费时、 费力。使用时取出空盘和放回满盘都需要有位于设备两侧的两个气缸推出和退 回。为使托盘可以完全被推出或推回,推动托盘的气缸的行程必须足够长,这 就导致气缸体积过大,占用空间,而收纳台与机械臂在收纳装置外,只有收纳 台运行到提篮出口处、提篮内将被取出的托盘对应收纳台入口处时,托盘才能 被推入收纳台,反之收纳台内的托盘也只能在高度和位置都恰好对应提篮的凹 槽内才能把托盘推入,但装置工作时很难保证丝毫不差的对应,导致推出和推 入式的碰撞,使提篮和托盘较易磨损变形。此外金属提篮与托盘的重量也较 重,为了减轻其所使用驱动的电机的负担,增强电机的使用寿命,提篮的大小 和托盘的数量则被限制,而过大功率的电机又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同类装置在使用时费时、费力及不能自动操作的问题,本发 明提供了一种测试机收纳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测试机收纳装置, 它包括收纳台、机械臂、轨道,收纳台位于装置内部,其上安装有托盘固定 夹;机械臂位于收纳库基座内;轨道在其两端及中间各装置有1个接近式传感 器;该装置还包括2个位于收纳库基座两端的收纳库,在其侧壁上装置有3对对 射式传感器。
托盘固定夹由驱动块、固定块、驱动杆、弹簧组成。收纳库装载在收纳库 基座的两端,收纳库为无底库。收纳库靠近电机一端的为空盘库,远离电机端 的为满盘库。收纳库基座两侧安装有气动滑块,位于收纳库中部。气动滑块上 装载有托盘夹具,托盘夹具为4个。收纳库基座上倒挂着装置有2个电机支撑 座。
收纳库在其底盘上分别装置有2对接近式传感器,每对接近式传感器均为 一高一底。对射式传感器,其中两对分别位于对应空盘库最底层的库壁上及空 盘库下方的基座侧壁上,另一对位于满盘库在其装满托盘后最顶层位置的库壁 上。
本发明的收纳台在装置内部,节约了空间,使用塑料托盘,无金属提篮, 极大降底了电机负荷,降底对电机的要求,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装置 工作时只需将托盘叠在一起放入收纳装置内即可,无需对应插槽,避免了因碰 撞引起的磨损或变形,取出时只需操作人员拿住最底层托盘一起取出即可,托 盘表面有预先设计的凹槽,可保证不会错位滑落,使用操作方便、省时、省 力,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托盘固定夹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交流电机,2、接近式传感器,3、托盘夹具,4、接近式传感 器,5、收纳库基座,6、对射式传感器,7、收纳台,8、托盘固定夹,9、对 射式传感器,10、气缸,11、对射式传感器,12、收纳库,13、交流电机, 14、接近式传感器,15、接近式传感器,16、机械臂,17、收纳库,18、交流 电机,19、气动滑块,20、气缸,21、气动滑块,22、接近式传感器,23、托 盘支撑架,24、丝杠,25、电机支撑座,26、丝杠螺帽,27、底座,28、驱动 块,29、弹簧,30、驱动杆,31、固定块,32、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结构组成为:3个交流电机,1个机械臂,1个轨 道,2个收纳库,1个托盘固定夹,4个托盘夹具,2个气缸,4个气动滑块,2个 丝杠,1个收纳台,2个电机支撑座,2个托盘支撑架,1收纳库基座,3对对射 式传感器,7个接近式传感器,1个底座。
托盘固定夹:1个驱动块,1个固定块,2个驱动杆,2个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盈和工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盈和工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48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