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视旅客观察舷窗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9820.0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曹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利盾航空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4 | 分类号: | B64C1/14;G02F1/29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旅客 观察 舷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旅客观察舷窗,具体的是一种隐视旅客观察舷窗。
背景技术
目前,飞机旅客观察舷窗是由二层拉伸有机板通过一个密封件组合而成,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功能单一,旅客在不需要观察窗外时,需要手动拉下窗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视旅客观察舷窗,该舷窗可以在透明可视与不透明之间通过电源通断来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隐视旅客观察舷窗,是一种利用高分子液晶光学原理设计的电控透光旅客观察舷窗,可以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随意转换。其包括两层拉伸有机板,所述拉伸有机板之间还设有一层的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所述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与一电源、一开关构成一回路,所述拉伸有机板与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之间涂有聚氨酯胶。
本发明的隐视旅客观察舷窗,由所述拉伸有机板、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和聚氨酯胶在高温高压下夹层复合而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在不接通电源的条件下,高分子介质的折射率和液晶的非常折射率相异(np≠ne),导致光线在介质内散射,从而使玻璃处于不透明的乳白状态;接通电源后,玻璃内的微电场使液晶在高分子介质中重新排列,重新排列后液晶的非常折射率和高分子介质的折射率相同(np=ne),使玻璃成为均匀介质,光线不再散射,从而使玻璃处于透明状态。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隐视旅客观察舷窗可以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随意转换,而不需要额外的在舷窗上设置窗帘,通过窗帘控制舷窗的可视与不可视,增加了舷窗的功能,提升了舷窗的品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舷窗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拉伸有机板,2.聚氨酯胶,3.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4.开关,5.电源。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一种隐视旅客观察舷窗,其包括由两层拉伸有机板1,所述拉伸有机板1之间还设有一层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3,所述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3与一电源5、一开关4构成一回路,所述拉伸有机板1与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3之间通过聚氨酯胶2粘合。
本发明的隐视旅客观察舷窗,由所述拉伸有机板1、高分子介质和液晶分散共存的薄膜3和聚氨酯胶2在115℃和12Pa的高温高压下,夹层复合12小时而成。
优选的,所述拉伸有机板1的厚度为4-10mm。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胶2粘合层的厚度为0.6-0.7mm。
优选的,所述电源5的电压为0-75V。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隐视旅客观察舷窗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因此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利盾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利盾航空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9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