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光谱强度变化检测介质折射率变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9176.7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伟;阚强;王春霞;陈弘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G01N21/55;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光谱 强度 变化 检测 介质 折射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表面等离子体光学传感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 及一种利用光谱强度变化检测介质折射率变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波是在金属表面存在的自由振动的电子与光子相互作用 产生的沿着金属表面传播的电子疏密波。表面等离子体波在金属-介质表面 传输时,它的倏逝波场在介质中具有一定穿透深度。当介质的折射率出现 扰动,表面等离子体的传播常数会发生变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就 是通过测量传播常数的变化来检测折射率的变化。表面等离子体波的传播 常数的变化可以通过检测与表面等离子体耦合的输入光的特性变化来体 现。表面等离子体传感作为一种光学传感技术,无需进行样品标记、能够 实时监测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生物分子检测的 有利工具。该检测方法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在核酸杂 交、遗传病诊断、基因突变研究及微生物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检测光波的特性的不同,常见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可以分为角 度调制传感器,波长调制传感器,强度调制传感器,相位调制传感器,偏 振调制传感器五种类型。其中比较常见是角度调制传感器和波长调制传感 器。
表面等离子体波激发需要特定条件,真空中光波矢量小于表面等离子 体波矢量,光波可以通过棱镜表面全反射增加光波波矢量,使入射光波矢 量与表面等离子体波波矢量匹配,以棱镜耦合方式激发金属表面等离子体 波。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激发后,由于入射光波与表面等离子体波模式耦 合,发生全反射的入射光波反射率会大大降低。传感金属层表面介质折射 变化会导致表面等离子体波矢量变化,此时入射光波需要调整入射角度或 者波长使棱镜耦合光波矢量与表面等离子体波矢量匹配,才能达到共振激 发表面等离子体波的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入射角度或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波 的反射率变化即可得到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状态变化,通过这一变化可以 监测金属表面介质折射率的细微扰动,达到传感目的。
常规角度调制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传感光源采用单色光源或激光光 源,改变入射光全反射角,检测反射率对于全反射角度的变化,监测金属 表面介质折射率变化。探测过程中需要改变探测光源入射角度,需要精确 控制光路变化,对角度控制和样品定位设备精度要求较高。表面等离子体 波长调制传感通常使用宽谱光源,经过棱镜全反射后利用光谱仪分析反射 光谱强度变化得到相应入射光波对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响应,设备复 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上述表面等离子体传感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光谱强 度变化检测介质折射率变化的装置,该装置使用形变布拉格反射镜作为光 波检测信号的分光装置,反射光波经过形变布拉格反射镜分光入射至CCD 传感器,通过CCD传感器实时监测反射光谱强度变化,达到检测金属表 面介质折射率变化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光谱强度变化检测介质折射 率变化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耦合棱镜1;
在耦合棱镜1表面蒸镀的金属层2;
在金属层2表面涂覆的传感介质层3;
形变布拉格反射镜4;
CCD传感器5;以及
在CCD传感器5表面涂覆的荧光物质层6;
其中,平行入射光波a经过所述耦合棱镜1入射至所述金属层2发生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耦合,并变为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反射光波b;反射光波 b入射至所述形变布拉格反射镜4,被所述形变布拉格反射镜4反射,形 成传感光波c;传感光波c入射至所述CCD传感器5表面的荧光物质层6; 荧光物质层6被激发后由所述CCD传感器5检测荧光强度;发生表面等 离子体耦合的波长在CCD传感器5相应位置体现为暗条纹,通过检测暗 条纹位置即可监测表面等离子体耦合波长,实现对介质折射率变化的检 测。
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层2采用厚度为40nm的金。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感介质层3为经过生物修饰的抗体抗原或其待测 溶液。
上述方案中,所述形变布拉格反射镜4采用倾斜镀膜技术制作,在离 子束溅射介质膜同时依次按照固顶角度改变衬底与反应室托盘夹角,由于 溅射区域与溅射源位置不同,得到厚度逐渐变化的多层薄膜,形成形变布 拉格反射镜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9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