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头管接头的冷挤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9059.0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陆颂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颂荫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04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接头 挤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挤压模具,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双头管接头的冷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外丝双头管接头在工业中应用极为广泛。加工时外丝双头管接头时,先将原材料加 工形成双头管接头半成品,再对双头管接头半成品进行外螺纹加工形成成品。目前现有 的双头管接头的生产工艺有两种:一、先进行翻砂铸造成管状毛坯,然后再对管状毛坯 进行切削加工成双头管接头。此种生产双头管接头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毛坯在切削加 工成双头管接头的过程中要削去多余的材料,切削加工耗时多,影响生产效率;另外原 材料进行翻砂铸造时容易出现砂眼、夹渣等缺陷,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二、直接对大口 径的钢管进行加工,这样原材料的浪费相当大,而且切削加工耗时多,从而增加了生产 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综合上述原因,人们考虑用挤压的方式生产双头管接头,但是热挤压生产出来的双 头管接头不但尺寸变化较大,而且表面会有一层氧化皮,不能直接进行外螺纹加工,还 需经过车削加工,这样生产过程还是较繁琐。因此,为了保证质量,减少工序人们采用 冷挤压的方式生产双头管接头。而现有技术的冷挤压模具包括模柄、上模板、上模垫板、 上固定板、上模套、中模套、下模套、下固定板、下模垫板及下模板。所述的下模垫板 固定在所述的下模板上,所述的下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的下模垫板上;所述的上固定板、 上模套,中模套、下模套从下到下依次排列放置在所述的下固定板上;所述的上模垫板 固定在所述的上固定板上,所述的上模板固定在所述的上模垫板上;所述的上模套、中 模套及下模套的内腔组合形成型腔;所述的下固定板上设有下凸模,所述的下凸模的上 端位于型腔内,所述的上固定板上设有上凸模,所述的上凸模上设有通孔,所述的上凸 模滑配合在所述的型腔内,且该上凸模套合在所述的下凸模外。此种结构的冷挤压模具 虽然能加工双头管接头,但是成型后下模套、中模套及上模套脱模相当困难,甚至无法 脱模,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易脱模、工作效率高的双头管接头的冷挤 压模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双头管接头的冷挤压模具, 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上固定板、上模套、中模套、下模套及下固定板,所述中 模套的内孔的横截面为八角梅花形状;它还包括两块支架板,所述两块支架板分别设 在上模套、中模套及下模套的两侧,且固定在上固定板的两侧;所述上模套和中模套 均与两块支架板滑动并连接,所述下固定板与下模套之间设有顶出装置I,所述中模 套与上模套之间设有顶出装置II。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双头管接头的冷挤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双头管接头的冷挤压模具的下固定板与下模套之间设有顶出装置I,所述的 中模套与上模套之间设有顶出装置II,双头管接头成型后进行脱模时,所述的下固定板 在模柄的带动下会向上提升,所述的支架板在下固定板的带动下亦向上提升,而支架板 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会使下固定板承受的压力减小,所述的下固定板承受的压力减小时, 顶出装置I会向上推动下模套,使其紧跟中模套向上运动,而下模套在向上运动的过程 中会与下固定板分离,此时,双头管接头与下凸模之间就会产生松动,使双头管接头脱 离下凸模;双头管接头脱离下凸模后,支架板仍在继续向上提升,当提升到一定高度、 顶出装置I对下模套的推力为零时,中模套会与下模套分离,此时,双头管接头完成下 模套的脱模过程;中模套与下模套分离后,由于重力,又由于所述的上模套与所述的支 架板滑动连接,所述的中模套与所述的支架板滑动连接,所述的上模套和中模套会同时 向下落,此时,上模套会与上固定板分离,当上模套与上固定板分离时,所述的顶出装 置II会将上模套与中模套分开,此时,双头管接头完成上模套的脱模过程,双头管接头 最终停留在中模套上,最后只要利用工具轻轻敲打双头管接头就可完成中模套的脱模过 程,双头管接头就可完成生产,使得双头管接头脱模相当容易,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模套的两侧均固定有销I,所述两块支架板上均 设有腰形孔I,所述销I滑配合在对应的腰形孔I内;所述中模套的两侧均设有销II, 所述两块支架板上均设有腰形孔II,所述销II滑配合在对应的腰形孔II内。此种设计 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颂荫,未经陆颂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9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