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影机发光二极管电路架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38927.3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6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赖允癸 | 申请(专利权)人: | 允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G03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尚世浩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影机 发光二极管 电路 架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摄影器材,特别时摄影机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利用监视器的设置,可达到遏止犯罪及影像搜证的功能,因此监视器的安装位置需配合空间光源及监视器摄影机的控制关系,以现有技术而言,监视器之摄影机镜头旁通常设有红外线不可见光二极管和光源侦测组件,当光源低于设定值时,则会将红外线不可见光二极管启动,辅助监视器能在光源不足的环境中呈现清晰的单色影像;然而大多数的监视器摄影机皆有摄影范围所无法涵盖的区域,如监视器的上或下方位置,正是大多数监视器无法摄影的死角,在光源不足的环境中即可藉由红外线不可见光二极管的红色光点轻易判断监视器所安装的位置,且监视器上或下方的空间亦无法充分被利用,使监视器的功能仍有不够完备之处,因而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各种情况及问题之存在,创作人基于多年从事相关行业之开发经验且潜心钻研,遂创作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摄影机发光二极管电路架构;即是利用监视器上或下方加装可见光二极管做为照明之用,发挥监视器多功能效用。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机发光二极管电路架构,其包括一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源供应装置;该电源供应装置之输出端经由第一连接点分别连接红外线不可见光二极体、送风机、加热器、摄影机及电源转换器;该电源转换器之输出端以不同于电源供应装置之输出电压值连接可见光二极管。
本创作之摄影机发光二极管电路架构,系以交流电源连接至电源供应装置的输入端,由电源供应装置输出固定的直流电压值至红外线不可见光二极管、摄影机、送风机、加热器及电源转换器,透过电源转换器将不同于电源供应装置的直流电压值输入至可见光二极管。
本创作为使监视器能充分利用上或下方空间,其照明用的可见光二极管系设置于整体结构的上或下方,利用光源侦测器的信号或摄影机的摄像信号输入至比较器,比较器判断高位准或低位准状态,将比较器信号输入至多任务器,由多任务器输出高位准或低位准信号同时以定电流控制芯片控制红外线不可见光二极管及可见光二极管使其能同时开启或关闭;故当光源不足时,前端信号使多任务器对可见光二极管输出高位准信号,让可见光二极管开启;此时可移动式红外线滤镜被移除,同时输出高位准信号至摄影机以驱动摄影机将彩色摄影信号转为单色摄影信号,因此在光源不足的环境中,监视器便可当为照明装置使用,而不会影响光源侦测器或摄影机的感光信号,不仅使监视器具有摄影功能,亦可充分利用监视器上或下方的空间做为照明使用;又,如要使监视器达到伪装的目的,在摄影机前方装置单向透光之玻璃或塑料即可达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创作电源供应之示意图
图2:为本创作之电路架构图
图3:为本创作光源侦测器信号及摄像信号控制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交流电源输入端 11 电源供应装置输入端
2 电源供应装置(power supply unit) 201 第一连接点
202 第二连接点
21 电源转换器(Converter)
3 摄影机(camera) 31 摄像信号(camera signal)
4 光源侦测器(photodiode)
5 比较器(comparator)
52 多任务器(multiplexer)
521 可移动式红外线滤镜(IR cut removable)
6 定电流控制芯片(rated current control IC)
61 红外线不可见光二极管(infrared emitting diode)
611 第一可变电阻
71 可见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711 第二可变电阻
8 送风机(blower) 81 第一温控开关
9 加热器(heater) 91 第二温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兹就本创作之结构功能,采较佳可行之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俾能增加对本创作之了解;请参阅如图1至3中图面所示,本创作为一种摄影机发光二极管电路架构,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允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允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8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