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式面板及触控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5576.0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3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胜;朱正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邱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式 面板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式面板及触控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使得各种资讯设备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中,以数据输入设备而言,除了一般以键盘或鼠标输入数据之外,利用触控式技术来输入数据也是另一种输入方式的选择。由于人除了具有视觉及听觉之外,尚具有触觉,而随着传感器技术不断的更新突破,使得感触式传感器成了人与资讯设备沟通的另一选择。
另一方面,传统的电脑输入界面(例如键盘或鼠标)对于不熟悉电脑者来说,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度,而造成电脑普及化的障碍之一。为了能够提供更直觉式的操作设备,近来业者及积极的发展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触控式面板具有人性化的输入界面特性,使得任何年龄层的使用者可直接以手指或触控笔输入数据,或选取触控式面板上的功能选项。
一般而言,触控式面板是在一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的一显示面之上另外设置一触控板。然而,额外设置的触控板除了会增加触控式面板的整体厚度,且材料成本也会相对的增加。近来,有业者将触控板整合至显示面板中,由此,以节省材料成本并减少触控式面板的厚度。
请参照图1所示,已知触控式面板1包含一薄膜晶体管基板101、一彩色滤光基板102、一触碰感测控制单元103、一驱动单元104、一共同电压电极105、一绝缘层106、一触碰感测电极107、一有源元件装置108以及一封胶109。
薄膜晶体管基板101与彩色滤光基板102相对而设,驱动单元104及有源元件装置108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1的一侧,其中有源元件装置108可包含多薄膜晶体管及多像素电极,驱动单元104输出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薄膜晶体管。触碰感测控制单元103以及共同电压电极105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102的一侧。
在已知触控式面板1的架构中,薄膜晶体管基板101与彩色滤光基板102之间的距离小于触碰感测控制单元103与驱动单元104的高度总和,而使得触碰感测控制单元103以及驱动单元104必须交错设置。然而,现今的资讯设备以轻、薄、短、小为设计趋势,因此,以交错方式设置的触碰感测控制单元103以及驱动单元104将使得触控式面板1的体积增加。
此外,若将触碰感测控制单元103及驱动单元104分别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01与彩色滤光基板102上,则触碰感测控制单元103及驱动单元104势必要分别在薄膜晶体管基板101与彩色滤光基板102上进行接合(bonding)工艺,这不但使得工艺步骤增加,提高工艺困难度,而且电路将不会相互连接。然而,若触碰感测控制单元103及驱动单元104在同一基板上进行接合工艺,则能够简化工艺复杂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缩小体积以及简化生产工艺的触控式面板及触控式显示装置,实为现今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缩小体积及简化生产工艺的触控式面板及触控式显示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式面板,其包含一薄膜晶体管基板、一彩色滤光基板、至少一第一触碰感测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一导电凸块。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而设。第一触碰感测电极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靠近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第一导电凸块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并分别与第一触碰感测电极及薄膜晶体管基板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式面板还包含一驱动单元,其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并产生一驱动信号驱动像素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式面板还包含一触碰感测控制单元,其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并经由第一导电凸块与彩色滤光基板的第一触碰感测电极电性连接。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式显示装置,其包含一背光模块以及一触控式面板。触控式面板与该背光模块相对设置。该触控式面板具有一薄膜晶体管基板、一彩色滤光基板、至少一第一触碰感测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一导电凸块。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而设。第一触碰感测电极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靠近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第一导电凸块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并分别与第一触碰感测电极及薄膜晶体管基板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足疗药鞋
- 下一篇:抑制电磁干扰的混合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