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科修复补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4115.1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3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苑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苑国忠 |
主分类号: | A61L27/44 | 分类号: | A61L27/44;A61L27/34;A61L27/22;A61L27/20;A61L27/18;A61L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22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科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在多种外科手术中用于修补缺损组织或器官的 生物补片材料。
背景技术:
人工材料应用于外科微创性修补已经成为现代外科发展的主流。目前主要有人工生物材 料和生物材料两大类。人工生物材料以聚合体为主:如涤纶、碳纤维、聚乙烯、聚丙烯、聚 四氟乙烯、聚乳酸、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聚己内脂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等;生物材料来 源有:人体真皮、动物膜组织、动物真皮等。虽然材料选择上多样化,实际应用中也达到一 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仍旧努力寻求解决材料进入人体后的一系列问题, 如生物相容性的问题,异体排斥问题。理想的材料是实现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佳、可诱导 自身的纤维组织长入,最终实现对修补组织的支撑与固定作用。
近年来,电纺纳米纤维材料为医用外科补片的制备提供了一个全新解决方案,静电纺织 成的材料结构上已经可以模仿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提 高的了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但其机械强度难以满足要求。而利用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的高 分子如聚乳酸、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聚己内脂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等经静电纺丝方法制 成的组织补片虽然弹性和强度可满足需求,但可造成局部液体积聚,无菌性炎症,生物相容性 相对薄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101507843A采用由胶原蛋白或/和丝素蛋白,与聚乳酸或/ 和聚己内酯,按质量百分比配制成混合物,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医用外科补片。虽然该方 法制备得到的生物补片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其还不具有足够的普 适性。
虽然静电纺织技术的发展,为医用生物补片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有些不可吸 收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或其混合物等,利用静电纺织技术制片, 还存在技术难题,而这类材料的补片在某些临床应用领域,如盆底重建术中还不可替代。但 是这类不可吸收的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手术中补片的置入麻烦和潜在感染的可能。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各种类型替代材料的应用特性,不同组织、 不同部位对修补材料的不同需求,精心设计制造合适的个性化补片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生物补片材料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力学性能 和生物相容性的外科生物补片,且采用生产工艺简单,可制成各种规格与形状,满足临床多 种外科修补手术的需要。
本发明利用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混合物生物涂层技术,在不影响静电纺丝技 术制得的组织补片和单丝纺织技术制得的组织补片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同时,改善和提高生物 相容性以及与机体组织的亲和性。并可制成各种规格与形状,满足临床多种需求。
本发明的组织修复补片为在高分子外科生物补片的表面具有透明质酸膜或透明质酸和胶 原蛋白混合物膜。
其中,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混合物的膜的厚度为2-15微米。
其中,透明质酸的分子量是1,000,000-2,200,000道尔顿。
其中,胶原蛋白的分子量1500-3000道尔顿。
其中,所述的高分子外科生物补片的材料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其中,所述人工合成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PLA)、聚乙烯醇(PVA)、聚环氧乙烷 (PEO)、聚己内酯(PCL)、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或其混合物。
其中,所述人工合成不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或其混合物。
其中,上述高分子外科生物补片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得或单丝纺织法制得。
本发明组织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为:在高分子外科生物补片的表面用透明质酸或透明质 酸和胶原蛋白混合物进行镀膜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经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混合物镀膜处理的补片在不影响其生物力学性能的 同时,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与机体组织的亲和性,同时还具有抗菌性,可降低疼痛。另外, 镀膜后的补片有利于手术中补片的置入。
2、利用以上方法制成的外科用生物补片无细胞毒性,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苑国忠,未经苑国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4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磁炉的非金属器皿
- 下一篇:一种拉绳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