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双斑东方鲀生长性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22724.5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崇;赵振良;赵海涛;陈力;方笑;崔兆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陆林生 |
地址: | 066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东方 生长 性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双斑东方鲀生长性状的方法,属于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隶属于鲀形目,鲀科,东方魨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及黄海南部,为温带近海鱼类,一般成鱼体长为150~400mm。双斑东方鲀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南方地区餐桌上的佳品。近年来,福建、江苏、浙江、河北等省沿海地区都开始了双斑东方鲀人工养殖,但由于养殖周期长,南方地区需要养殖2~3年,北方地区需要养殖3~4年才能达到商品鱼规格(体重大于300g),养殖成本高、效益低,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采用三倍体育种、与菊黄东方鲀杂交、提高越冬水温的方法来缩短养殖周期,但效果不显著。因此,寻找有效方法改良双斑东方鲀生长性状,缩短养殖周期,对提高双斑东方鲀商品鱼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双斑东方鲀生长性状的方法,提高其生长速度,降低了双斑东方鲀商品鱼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选择东方鲀属中个体大,生长快的红鳍东方鲀雄鱼与双斑东方鲀雌鱼进行杂交,改良双斑东方鲀的生长性状,选择适宜的养殖条件,从而达到提高其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的目的。
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繁殖亲鱼:
每年3-4月,以数量比为2∶1挑选3-5龄的双斑东方鲀雌鱼和3-5龄的红鳍东方鲀雄鱼;
(2)亲鱼促熟培育及催产:
将双斑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亲鱼分池培养,水温控制在18±1℃,,按照水的体积计算,每天换水1/3~1/2,按亲鱼体重的8%投喂沙蚕一次,经过30~40天促熟培育后,按鱼体重每公斤注射50μg的剂量给双斑东方鲀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按鱼体重每公斤注射30μg的剂量给红鳍东方鲀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3)人工授精及孵化:
催产药物注射72小时后,选择卵子发育成熟的双斑东方鲀进行人工采卵,用红鳍东方鲀精液进行干法授精,受精卵经过3-5次洗卵后放入孵化缸,孵化水温控制在19~20℃,盐度28‰~32‰,每天换水两次,按照水的体积计算,每次换水100%;
(4)苗种培育:
初孵仔鱼培育密度1万尾/m3~2万尾/m3。初孵仔鱼2日龄开始向培育水体中添加经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根据仔鱼摄食情况及时补充轮虫,使轮虫密度保持在15个/ml,10日后分池降低培育密度到0.5万尾/m3~1万尾/m3,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每天投喂3~4次,保持水体中卤虫无节幼体数量1~3个/ml,仔鱼全长8~10mm时,分池降低培育密度到0.2万尾/m3~0.5万尾/m3,改投小卤虫,投饵量以80%幼鱼吃饱不再摄食为宜,当体长这到10mm以上时,分池降低培育密度到0.1万尾/m3~0.2万尾/m3,改投卤虫成体,投饵量以80%幼鱼吃饱不再摄食为宜。在苗种培育期间使用砂滤海水,水温控制在22~25℃,盐度25‰~35‰,每日换水两次,按照水的体积计算,每次1/3~1/2。
(5)养殖:
当鱼苗规格达到全长3cm以上时,放入池塘中养殖,放养密度1000尾/亩,水温12℃~35℃,盐度15‰~35‰,体长小于5cm时投喂大卤虫、鱼糜,投喂量以80%幼鱼吃饱不再摄食为宜;当鱼苗生长到5cm后投喂小杂鱼,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每5~7天换水一次,按照水的体积计算,每次换水30%~50%;当鱼苗生长到0.01kg后进行分池,降低养殖密度到100尾/亩;经过13-16个月的养殖,鱼体重达到0.3kg以上就可以上市。
所述的(5)养殖过程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当池塘水温下降到12℃或低于12℃时,需要将鱼移入室内越冬,越冬期放养密度为30尾/m2,越冬水温控制在12~18℃,盐度15‰~35‰,饵料为小杂鱼,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5%计算,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70%;当池塘水温高于12℃时,把越冬鱼移入池塘中养殖。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未经河北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2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鸽痘弱毒疫苗的拌料饲喂免疫接种方法
- 下一篇:玉米耐盐碱种质筛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