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步长自适应盲源分离方法及盲源分离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21553.4 | 申请日: | 2010-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骐;侯瑞玲;代少升;高翔云;赵德芳;杜小华;庞统;金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0L21/02 | 分类号: | G10L2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步长 自适应 分离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盲源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情况下,源信号是相互混合的,对观测信号进行处理的目的就是 恢复出无法直接观测的各个原始源信号。盲源分离过程可描述为:通过寻找 一个满秩线性变换矩阵,以便使输出的各个分量尽可能地相互独立,最大程 度地逼近各个源信号。即建立目标函数以寻优来实现逼近。(参考文献:[1] Cardoso J F,Laheld B.Equivariant adaptive source separation[J].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44(12):3017-3030,1996.)
EASI(Equivariant Adaptive Source Separation,等变化自适应)算法是经典 的自适应盲源分离算法,属于LMS(Least Mean Squares,最小均方误差)型算 法。LMS型学习算法都存在一个步长的优选问题,步长是影响算法收敛速度 和稳态性能的关键所在。若采用大的步长,则算法收敛快,但信号的分离精 度(即稳态性能)差;而采用小的步长,则稳态性能好,但算法收敛慢。传 统的EASI算法都采用固定步长,这就决定了传统的EASI算法存在收敛速度 和稳态误差的内在矛盾。采用大的步长,信号分离精度得不到保证;若采用 小的步长,收敛速度慢,会导致接收完所有混合信号后,信号未能得到成功 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变步长自适应盲源分离方法, 解决在对盲源信号进行分离的过程中,LMS型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 这一矛盾。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混合信号进行分离,提高了收 敛速度,降低了稳态误差,同时算法收敛的稳定性更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在EASI算法的基础上,应用最 小均方误差准则,估计系统的全局矩阵,由此得到算法性能指数(PI)的估计值, 通过该估计值来控制系统的步长,在信号分离初期采用较大的步长,以加快 算法的收敛速度,然后慢慢减小步长,提高算法的稳态误差。变步长自适应 EASI盲源分离方法具体包括,n个独立同分布的未知源信号 s(k)=[s1(k),s2(k),…,sn(k)]T经过信道混合矩阵H的传输得到m个混合信号 x(k)=[x1(k),x2(k),…,xm(k)]T;对所有混合信号逐点更新分离矩阵W,可根据 公式:W(k+1)=W(k)+μ(k)[I-y(k)yT(k)-g(y(k))yT(k)+y(k)gT(y(k))]W(k)对接收到 的所有混合信号逐点更新分离矩阵W,所建立的分离矩阵随步长的变化而变 化。将全部混合信号通过分离矩阵W,根据公式:y=Wx将信号分离。在构 建分离矩阵的过程中,根据性能指数的估计值控制步长的大小,根据公 式:确定下一点信号送入时,更新分离矩阵W的步长,使 步长随着值的下降而不断减小。确定值具体包括,利用最小均方误 差准则得到混合矩阵H的估计矩阵;根据公式 获取全局传输矩阵的估计矩阵,根据全局传输矩阵调用 公式得到性能指数的估 计值,由此确定每次迭代所需的步长,并由分离矩阵更新模块构建分离 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15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磁性薄膜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车载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