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件以及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5542.5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镰田龙也;隅田孝志;海老原英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2/10;H01M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组件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端子部上焊接了电连接用的引线的电池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近年来的电池组件的薄形化、小型化,从单元电池上部的封口体侧取得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并具备将保护电路以及保护元件集中在单元电池上部的外装部的电池组件正成为主流。
图13表示现有的电池组件的一例的分解视图。本图所示的电池组件120是用树脂模制件覆盖外装部并一体成形结构的一例,并具有与其纵向方向高度尺寸以及横向方向长度尺寸相比其进深尺寸小且被薄形化的扁平四边形状。在单元电池121的正极端子122上焊接引线123的一端,在负极端子124上焊接引线125的一端。引线123的另一端被焊接在保护电路126上,引线125的另一端被焊接在保护元件127的一端上。保护元件127的另一端被焊接在引线128的一端上,引线128的另一端被焊接在保护电路126上。在保护电路126和单元电池121之间介入有绝缘板130。
通过在单元电池121和外装盖129之间注入树脂,从而单元电池121的上部的各种部件以及外装盖129和树脂一体成形。在图13中,为了便于图示,分解一体成形树脂131地进行图示。在电池组件120的完成状态中,一体成形树脂131位于单元电池121的上部和外装盖129之间,并与这些部件成为一体。
在单元电池121的下部通过双面带133粘贴有罐底盖132。在单元电池121的全周上粘贴有标记134。
图14表示装配图13的电池组件的各部件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图13的结构中,使保护电路以及保护元件集中在单元电池121的上部,在图14那样的成品状态中,能够实现电池组件的薄形化、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图14的结构中,单元电池121和一体成形树脂131是不同的结构体。另外,注入单元电池121和外装盖129之间的树脂考虑到向其细微部分的填充性等,使用比较柔弱的树脂材料(例如,聚酰胺树脂等)。再有,单元电池121用金属材料(铝或者铝合金等)形成,所以与这样的树脂材料基板上不接合。
由此,如图14所示,在对一体成形树脂131作用由外力得到的扭曲即扭转T和弯曲M的场合,作用力进而一体成形树脂131从单元电池121分离。这种场合,如果所施加的外力变大,则有可能外装部的变形或者破损。
尤其是,近年来,作为与安装在便携式设备主体上的电池组件不同的备用电池组件,将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这种电池组件用电池组件单体便可搬运的场合增多。在用这种电池组件单体便可进行搬运的场合,还存在对电池组件单体附加难以预料的外力的场合。因此,要求提高利用电池忽见单体的机械强度。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所以提出来各种结构。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2提出了将盖部分螺旋紧固在单元电池上的方案。下述专利文献3-5提出了在对单元电池一体成形树脂模制件的结构中,在树脂模制件内埋设突出部的方案。在下述专利文献6、7中提出了在盖部分和单元电池之间介有连接部件,将二者结合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2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645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653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82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129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319144号公报。
但是,上述各专利文献提出的结构虽然外装部和单元电池的结合力得到提高,但需要追加螺钉、突出部、连接部件这样的新部件,结构也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现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用简单的结构便能够确保外装部的机械强度的可靠性的电池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具备:具有端子部的单元电池;用于从单元电池向电池组件外部输出电力的附属部件;以及覆盖单元电池的端子部以及附属部件的外装部件,附属部件包括:通过焊接与单元电池的端子部连接且电连接端子部和附属部件的带状电连接用引线;和具有与引线的配合部且保持外装部件的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55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