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高调斜多功能课桌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4363.X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9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饶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弘剑 |
主分类号: | A47B41/00 | 分类号: | A47B41/00;A47B41/02;A47B9/18;A47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调 多功能 课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桌面高度和斜度可以调整的课桌。
[背景技术]
固定课桌对学生视力和躯体发育的影响一直为社会广泛关注。于是有了升降课桌,桌面随学生的长高而调高,可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对于不同的科目,也应该有不同的桌面高度,有些课还要求桌面有斜度。例如:劳作课要求桌面低而平;美术课要求桌面高而陡......课程每天都在频繁变换,这就需要有一种既能调高又能调斜且操作便捷经久耐用的课桌。现有的课桌或只能调高或只能调斜,且多由一套包括齿轮、齿条、转轴、轴承、螺杆、制动片、旋钮等零件在内的复杂的机械系统来完成,成本高、易损坏、难修复。单一的功能已经不易,还要合二为一就更难了,故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双重功能的课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弥补升降课桌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能调高又能调斜,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经久耐用的课桌,用来满足课程变换的需要,从而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健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课桌采取了以下方案:桌屉下移至人的小腿前面,脱离桌面及升降管。桌面放置在四根升降管的顶端,桌面的背面有限定水平位置的部件,升降管的顶端刚好落在其中。这样桌面不能沿水平方向移动,只能向上拿开或随升降管升降。四根升降管分别插在四条桌腿中,每根升降管都是独立的,都能单独升降。调整时直接手拉升降管调整,四根依次进行,拉的方向距离都一致可调桌面高度,不一致可调桌面斜度。每根升降管都配有一块条形板,板一端高一端低斜置,高端撑在升降管上,低端撑在桌子的固定部位,用来定位。松开板升降管可自由升降调整,压紧板升降管被撑住即完成定位。整个过程在数秒内完成,而定位却是牢固的。斜置的板在下压的同时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力挤压升降管,并随持续的重力作用越压越紧。由于是手动调整,仅用一块板来定位,故磨损极小。不但实现了多种功能,还操作便捷简单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调高调斜多功能课桌的45°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课桌的局部透视图。
图3至图11是图1所示课桌的动态解说图
图12是图1所示课桌的局部透视图
图13、图14是图12所示部位的工作解说图
图15是图12的局部展开图
图16、图17是图1所示课桌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图1所示课桌实际使用时的布局图
为了便于观察,在图2、图12、图13、图14中有些部件部位未用实线画出,虚线为这些部件、部位应占的位置。
从图1到图11的所有附图均以画面的左侧作为桌子的前面,以画面的右侧作为桌子的后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调高调斜多功能课桌,由一块桌面1、四根升降管2、一个桌屉3、四条桌腿4组成。桌面1不是固定而放置在四根升降管2的顶端。
图2给出了桌面1与升降管2之间具体结合方式的45°透视图(图中所有部件、部位均以桌面1的中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每根升降管2的顶端,都是一段水平状的管子。前升降管上的这段管子这里称前T管5,后升降管上的这段管子这里称后T管11。再往上,有两根前后走向且相互平行的槽。槽底7在上,固定在桌面1的背面。四根升降管2的轴线从槽底7穿过。靠近桌面1边缘的一面槽壁这里称外壁10,靠近桌面1中间的一面槽壁这里称内壁8。内壁8靠后的一端有一个缺口9,它的下方是空的,后T管11刚好落在其中。内壁8靠前的一端也有一个缺口6,它的下方和前方都是空的,前T管5也刚好落在其中。外壁10是完整的,挡住前T管5、后T管11的一端。前T管5、后T管11露在槽外的一段,都伸向桌面1的中间。不难看出,桌面1与升降管2的这种结合方式使得桌面1不能沿水平方向移动,只能向上拿开或随升降管2升降。
再回到图1。桌屉3的位置在人的小腿前面,与桌面1之间是隔开的,与升降管2之间也是隔开的。四根升降管2分别插在四条桌腿4中,每根升降管2都是独立的,都可单独升降。依次手拉升降管调整,便可调得需要的桌面高度和斜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弘剑,未经饶弘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4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