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角度多线切割方法及其切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4101.3 | 申请日: | 201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兵;喻飞建;徐志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4 | 分类号: | B28D5/04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杨志宇 |
地址: | 3341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角 度多线 切割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偏角度多线切割方法,同时多线切割经过倒角处理的两块硅锭,第一块硅锭和第二块硅锭均固定在鸠尾座(3)上,第一块硅锭的中心轴(E1)与第二块硅锭的中心轴(E2)呈平行分布的,第一块硅锭的沿垂直地面方向的横截面分布有第一上内顶角(A1),第一上外顶角(B1),第一下外顶角(C1),第一下内顶角(D1);第二块硅锭的沿垂直地面面方向的横截面分布有第二上内顶角(A2),第二上外顶角(B2),第二下外顶角(C2),第二下内顶角(D2);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外顶角(C1)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高于第一下内顶角(D1)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第二下外顶角(C2)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高于第二下内顶角(D2)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
2.偏角度多线切割方法,同时多线切割经过倒角处理的两块硅锭,第一块硅锭和第二块硅锭均固定在鸠尾座(3)上,第一块硅锭的中心轴(E1)与第二块硅锭的中心轴(E2)呈平行分布的,第一块硅锭的沿垂直地面方向的横截面分布有第一上内顶角(A1),第一上外顶角(B1),第一下外顶角(C1),第一下内顶角(D1);第二块硅锭的沿垂直地面面方向的横截面分布有第二上内顶角(A2),第二上外顶角(B2),第二下外顶角(C2),第二下内顶角(D2);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外顶角(C1)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高于第一下内顶角(D1)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1.4-1.6毫米;第二下外顶角(C2)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高于第二下内顶角(D2)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1.4-1.6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角度多线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锭重量为9.8-10.2公斤。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偏角度多线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线切割时间为408-422分钟。
5.偏角度多线切割装置,包括经过倒角处理的两块硅锭、两块托板(2)、两块鸠尾座(3)、两块玻璃板(4)、砂浆管(5)、切割线(6)和导线轮(1);鸠尾座(3)与托板(2)相连,托板(2)与玻璃板(4)粘接相连,玻璃板(4)与硅锭相连,切割线(6)均匀的绕在导线轮(1)上;多根砂浆管(5)分布于整个切割装置中;第一块硅锭的中心轴(E1)与第二块硅锭的中心轴(E2)呈平行分布的,第一块硅锭的沿垂直地面方向的横截面分布有第一上内顶角(A1),第一上外顶角(B1),第一下外顶角(C1),第一下内顶角(D1);第二块硅锭的沿垂直地面面方向的横截面分布有第二上内顶角(A2),第二上外顶角(B2),第二下外顶角(C2),第二下内顶角(D2);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外顶角(C1)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高于第一下内顶角(D1)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1.4-1.6毫米;第二下外顶角(C2)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高于第二下内顶角(D2)垂直于水平线的距离1.4-1.6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41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押出模具及应用该押出模具控制流动树脂的方法
- 下一篇:玉米秸秆皮穰分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