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缆索内置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0769.0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礼华;赵霞;姜德生;李盛;薛花娟;周祝兵;周明宝;吉俊兵;张恩隆;王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尔胜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索 内置 光纤 光栅 应变 传感器 安装 方法 | ||
1.一种缆索内置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艺过程:
在缆索的穿丝、镦头工序之前,将抱箍穿套于准备安装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缆索连接筒部位的外围钢丝上,完成抱箍的预安装;
在缆索的灌锚工序结束后,在缆索连接筒区域内,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用抱箍固定于缆索连接筒部位的外围钢丝表面,抱箍用螺栓I锁紧,抱箍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支座之间用螺栓II锁紧,螺栓锁紧过程中辅以仪表监测光纤光栅读数变化,完成后对机械连接的抱箍结构使用环氧胶进行加固;
待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固定完成后,外加传感器保护罩对固定于缆索连接筒部位的外围钢丝表面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进行保护,传感器保护罩与缆索连接筒部位的外围钢丝空隙处密封;
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尾纤穿入一置于所述缆索连接筒和锚杯内预留的钢管通道中,尾纤与所述预留钢管连接处用热缩套管热缩保护;
将从锚杯内接出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尾纤接入仪器进行测试;
缆索套上连接筒,灌入连接筒密封填料,进行连接筒的常温固化环节;
最后通过缆索的张拉工序对索内埋植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进行标定,以此标定数据作为所述缆索后期运营阶段索力测试时的基础;
所述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纤光栅(1-1)、第二钢管(1-2)、 第一钢管(1-3)、支座(1-4)、热缩套(1-5)和保护钢管(1-6),所述保护钢管(1-6)有一件,第一钢管(1-3)、支座(1-4)和第二钢管(1-2)均有二件,二件第一钢管(1-3)、二件支座(1-4)和二件第二钢管(1-2)左右对称布置于所述保护钢管(1-6)的左右两边,其中第二钢管(1-2)的直径<第一钢管(1-3)的直径<保护钢管(1-6)的直径,所述第二钢管(1-2)中间轴向开槽,将支座(1-4)上部区域穿孔,将第一钢管(1-3)中间穿过所述支座(1-4)上部区域穿孔连接在支座(1-4)上,所述第一钢管(1-3)中间径向切开分成两件,将保护钢管(1-6)的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二件第一钢管(1-3)的一端,第一钢管(1-3)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钢管(1-2)的一端,将第一光纤光栅(1-1)穿过第一钢管(1-3)、第二钢管(1-2)和保护钢管(1-6),光栅栅区在保护钢管(1-6)中心位置,将第一光纤光栅(1-1)两端用胶固定在第二钢管(1-2)的槽内,第二钢管(1-2)外套热缩套(1-5),所述第一光纤光栅(1-1)两端尾纤由所述第二钢管(1-2)的另一端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尔胜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法尔胜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07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植屋面植土下变形缝构造结构及其构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易维护浮置道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