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容腔散热式气波制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7516.8 | 申请日: | 2010-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鹏;刘培启;邹久朋;朱彻;代玉强;刘凤霞;赵家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08 | 分类号: | F25B9/08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高杰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容腔 散热 式气波 制冷机 | ||
1.共容腔散热式气波制冷机,主要由进气腔(6)、进气管(7)、机内旋转密封 (9)、主轴(10)、机体(11)、旋转射流分配器(14)、多根短接受管(16)、接受管圆 筒(17)、共容腔(20)、换热单元(21)、冷气出口腔(24)和冷气出口管(25)组成,旋 转射流分配器(14)使射流依次对齐到各根短接受管(16)始端的管口并进入管中制 冷再返回排出,其特征在于:圆周排布的短接受管(16)的非射流入口端即末端也 是开口的,且此末端开口与共容腔(20)相连通,共容腔(20)内装有换热单元(21), 换热单元(21)吸收从短接受管(16)中传到共容腔(20)中的压缩波或激波的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容腔散热式气波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短接受管(16)的截面为窄扇型或深槽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容腔散热式气波制冷机,其特征在于:短 接受管(16)的形成方法为:在厚壁的接受管圆筒(17)的外表面加工出多条沟槽, 再用高度比槽深度小的长塞条从外表面悬吊塞入沟槽中并浸焊密封,则沟槽的 剩余空间就形成了短接受管(1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容腔散热式气波制冷机,其特征在于:短 接受管(16)的形成方法为:在两套筒围成的圆环截面的通流道中,插入一片片沿 径向竖起、长度与流道等长的薄塞条,将圆环通道均分成多个峡窄的扇型或槽 型通道,即形成各短接受管(1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容腔散热式气波制冷机,其特征在于:短 接受管(16)是沿着接受管圆筒(17)的圆周母线方向,或与母线成0~30°的夹角 方向加工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容腔散热式气波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接 受管圆筒(17)的长度,即短接受管(16)的轴向投影长度在200~1800毫米之间, 短接受管(16)截面的径向高度,即接受管圆筒(17)的开槽深度减去塞条高度,在 2~100毫米范围之间,短接受管(16)截面的宽度即开槽宽度在1~50毫米之间; 长塞条的宽度与开槽宽度相等,长塞条高度在1~40毫米之间,长塞条长度与 接受管圆筒(17)外表面加工出的沟槽的长度相等;接受管圆筒(17)的直径在60~ 5000毫米的范围之间,接受管圆筒(17)外圆周面的开槽数量,即短接受管(16)的 数量在10~5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容腔散热式气波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共容腔 (20)采用与通常的换热器相类似的形式,一端与接受管圆筒(17)对接,另一端封 闭;共容腔(20)内的换热单元(21)为多根U型管,其弯管端靠向接受管圆筒(17), 管内通冷却水或冷风带走热量,在压力不高时,换热单元(21)为板翅式,以及带 翅片管的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5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