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7421.6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8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尹佐国;刘嘉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1/12 | 分类号: | H02K21/12;H02K1/27;H02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马达 及其 爪极件 | ||
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包含一外壳、一转轴、一爪极件及一线圈组。该转轴可旋转地结合该外壳,该转轴结合具有感磁面的一永久磁铁;该爪极件包含能够相互结合的一第一环体及一第二环体,该第一环体及第二环体内侧分别设置数个极片,各该极片分别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二侧缘之间形成一磁极面,该磁极面朝向该永久磁铁的感磁面,该磁极面与该感磁面之间形成一气隙;其中,各该极片分别形成邻近该第一侧缘的一扩径部及邻近该第二侧缘的一缩径部;或可将该磁极面区分不同面积的一第一磁极面及一第二磁极面;以达到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马达,尤其是一种具有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功能的内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为现有《外转子式马达》的立体分解图,现有外转子式马达8大致包含一基座81、一定子82及一转子83。该基座81设有一轴管811;该定子82包含数个爪极片821及一线圈组822,该数个爪极片821相互堆叠为一体,该线圈组822卷绕于各该爪极片821的预定部位;该转子83可旋转地结合于该基座81的轴管811。借此,该定子82用以驱动该转子83旋转工作。
又,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42688号《马达定子》新型专利案、公开第200603514号《马达结构》发明专利案、公告第I276281号《马达定子结构》发明专利案、公告第I244817号《直流电动机》等,分别揭示有各种不同结构的《外转子式马达》;简言之,上述各种《外转子式马达》大致利用特殊结构的定子以形成不均磁力,进而达到启动偏位的作用,使得各该《外转子式马达》皆具有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的功能。
一般而言,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现有马达结构除上述所揭示的《外转子式马达》外,另还有一种《内转子式马达》;当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的马达结构特性时,《外转子式马达》相较于《内转子式马达》仍具有旋转稳定性较差及转速较低等问题,由于现今电子产品已普遍朝向高速、功能整合与微型化趋势等方向研发设计,因此,《外转子式马达》并无法完全满足部分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导致《内转子式马达》的应用日益广泛。
举例而言,如中国台湾公开第200744290号《风扇及其内转子马达》发明专利案,揭示一种内转子式马达。请参照图2所示,该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大致包含一壳体91、一定子结构92、一转子结构93、一驱动装置94及一叶轮95。该壳体91由一第一壳体911及一第二壳体912所组成,且该第一壳体911及一第二壳体912内部各设置一轴承913;该定子结构92具有一导磁元件921;该转子结构93具有一转轴931及一磁性元件932,该转轴931穿设至该壳体91内部并枢接该二轴承913,另可供该磁性元件932穿套结合于该转轴931且对应该导磁元件921;该驱动装置94电性连接该导磁元件921;该叶轮95连结该转轴931且位于该壳体91外部。借此,该驱动装置94可控制该导磁元件921的电流方向,以便驱动该转子结构93及叶轮95旋转工作。
然而,上述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的导磁元件921仅可驱动该转子结构93旋转,并未提供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等;因此,虽然内转子式马达相较于外转子式马达普遍具有旋转稳定性较佳及转速较高等优点,可是,由于现有内转子式马达9在实际使用时,并无法有效改善如启动控制不良及无法有效防止启动死点等诸多问题,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乃针对上述《内转子式马达》存在有启动控制不良及无法防止启动死点等问题进行改良,以提供一种具有易于启动及可防止启动死点的功能的内转子式马达及其爪极件。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4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式燃烧炉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直燃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