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电解槽控制系统槽上部及下部电缆的敷设结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7413.1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6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袁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20 | 分类号: | C25C3/2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槽 控制系统 上部 下部 电缆 敷设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电缆的敷设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解计算机铝电解槽控制系统槽上部及下部电缆的敷设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铝电解生产的过程中是通过槽控机定时控制定容下料器和打壳气缸的动作来实现对电解槽氧化铝浓度进行控制的。以往对定容下料装置和打壳装置的控制只是单向接收槽控机的控制信号来进行打壳和下料动作,而不进行反馈信号传递给槽控机的握手应答过程。至于打壳和下料装置动作正常于否,只有等到氧化铝浓度下降,电解槽产生阳极效应后才可发现,随之进行人工干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铝工业的飞速发展,采用高产能、高效率、节省投资、节省能源,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的大容量点式下料预焙阳极电解槽是其必然趋势。在新一代SY350以上的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中,以智能化取代半人工化,将打壳气缸和定容下料器气缸的位置反馈信号引入电解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电解槽控制机中,简称槽控机,这样当槽控机接收到槽上部各设备测点的反馈信号后,既可检测出槽上部各设备的工作状态,设备是否完好,并由槽控机程序来控制各设备的动作,如打壳、下料等等,形成一个闭环控制回路。随着电解槽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而来的是在每台电解槽上增加了定容下料器气缸、打壳气缸、出铝气缸和料箱料位反馈信号等测点,多则增加16个测点,平均每个测点需要几十米电缆,相应的也需增加近相同数量的电缆保护管。整个电解系列需增加的电缆和保护管的数量相当可观。考虑到槽上部设备的绝缘问题,还需在槽上部与槽下部的管线之间采用一段绝缘胶管,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由于从电解槽上测点至槽控机所用的电缆均为整根,没有任何断点,故在电解槽检修时,需将槽上部电缆和管线拆除后,才能将槽上部结构整体吊运出生产区域。因为电解车间的生产环境恶劣,槽上部温度高,且腐蚀性强,所采用的电缆和管线均为耐高温和耐腐蚀材质,其价格相对较贵.因为拆除后的电缆和管线很难实现再利用,这样既增加了工人的检修时间,又扩大了工程投资,造成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铝电解槽控制系统槽上部及下部电缆的敷设结构及方法,目的是既节省投资又简单易行,在完善铝电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功能的同时,将极大降低工程费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铝电解槽控制系统槽上部及下部电缆的敷设结构,包括槽控机、铝电解槽,在铝电解槽与槽控机之间设有接线装置,接线装置内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一端为进线端,另一端为出线端,铝电解槽上的各设备测点分别通过槽上部电缆连接到接线端子进线端上,通过槽下部电缆将接线端子出线端与槽控机内部的接线端子相连。
所述的铝电解槽上的各设备测点与接线端子进线端之间的槽上部电缆沿电解槽上部玻璃钢桥架敷设;接线端子出线端与槽控机内部的接线端子之间的槽下部电缆沿电解槽下部玻璃钢桥架敷设。
所述的电解槽上部玻璃钢桥架上设有电缆出线孔,电缆出线孔的数量与电解槽上部定容下料器气缸、打壳气缸、料箱料位、阳极提升电机、阳极效应报警灯、行程开关上限和行程开关下限测点的数量相同。
所述的接线装置设在每台电解槽烟道端槽上部。
所述的各设备测点的信号为定容下料器气缸反馈信号、打壳气缸反馈信号、出铝气缸反馈信号、料箱料位信号、阳极提升电机信号、阳极效应报警信号、行程开关上限和行程开关下限信号。
所述的电解槽上部玻璃钢桥架和电解槽下部玻璃钢桥架安装在预留的支架上。
所述的接线端子安装在端子排安装导轨上,端子排安装导轨的两端设有标记端子,其中一个标记端子安装在第一个接线端子之前,另一个标记端子安装在最末一个接线端子之后。
所述的槽控机安装在电解车间出铝端百叶窗通风墙上。
铝电解槽控制系统槽上部及下部电缆的敷设结构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电解槽上部玻璃钢桥架和电解槽下部玻璃钢桥架安装在预留的支架上,铝电解槽上的各设备测点分别通过槽上部电缆沿电解槽上部玻璃钢桥架敷设至接线端子进线端上,接在接线端子出线端的槽下部电缆沿电解槽下部玻璃钢桥架敷设至槽控机内部的接线端子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