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的方法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7295.4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蔡宝昌;陈军;陈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56 | 分类号: | A61K36/56;A61P25/20;A61P29/00;A61P35/00;A61P37/02;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纯化 马钱子 生物碱 方法 及其 制药 中的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除去部分士 的宁后得到的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二、技术背景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始载于《本草纲目·卷十八》,是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u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中医临床上常 用来治疗喉痹、肿毒、风湿痹痛、骨折、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等症。《本草 纲目》言其能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作为活血化瘀药,常在“九分散”、 “疏风定痛丸”、“虎健丸”、“青龙丸”等中成药中使用。
总生物碱是马钱子中最主要的有效部位,目前的研究表明:马钱子总生物碱 中至少有16种生物碱成分,主要成分是士的宁和马钱子碱。马钱子碱作为马钱 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很强的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临床上常用于镇咳、祛痰、 抑菌和抗肿瘤,而另一主要成分士的宁含量占总生物碱的约一半,但药理活性相 对较低,是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马钱子总生物碱应用于临床的最大障碍在于 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毒性。
有文献(过振华等,马钱子药理毒理研究回顾及安全性研究展望,中西医结 合学报,2008,6(6):645-649)报道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给小鼠灌胃,LD 50分别 为3.27mgkg-1和233mgkg-1,腹腔注射为1.53mgkg-1和69mgkg-1。因此如能 除去总生物碱中部分士的宁,则能降低其毒性,又能基本保留其原有的药理活性, 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必须指出的是,全部除去士的宁虽然能够实现,但成本 很高、同时其它生物碱成分损失也大,并且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 除去部分士的宁更具有可行性和应用前景。关于马钱子总生物碱中除去部分士的 宁的方法至今未见报道。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去部分士的宁的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与未除去部分士的宁的马钱子总生物碱相 比,在镇痛、抗炎、免疫、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显著提高,且毒性显著下降, 并且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提取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马钱子药材,粉碎成粗粉,称取100-200克粗粉;
(2)用1000-2000ml的乙醇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得醇浸膏;
(3)用400-1000ml的盐酸溶解上述醇浸膏,离心,取上清;
(4)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10-14,将该溶液用500-2000ml的二 氯甲烷进行萃取,减压除去溶剂得马钱子总生物碱粉末;
(5)将上述马钱子总生物碱粉末,用1000-3000ml50-90%乙醇超声溶 解;
(6)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0.4-0.05倍,离心浓缩液,取上清液;
(7)将上清液冷藏静置,离心除去沉淀,然后上清液干燥得纯化马钱子 总生物碱。
步骤(2)中所述的乙醇浓度为50-95%,加热回流次数为1-5次,每次加热 回流时间为0.5-2h。
步骤(3)中所述的盐酸浓度为0.1-1mol/L。
步骤(7)中所述的冷藏温度为0-10℃,所述的干燥方法为常压干燥或真空 干燥。
所述提取方法所得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提取方法所得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提取方法所得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提取方法所得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在制备免疫调节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取的纯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可以用于制备镇痛药、抗炎药、抗肿瘤药、 免疫调节药。以上应用可经口服、腹腔注射和经皮途径给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72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