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减量与反硝化脱氮耦合的城市污水污泥联合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6775.9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田禹;卢耀斌;纪超;延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3/30;C02F3/12;C02F3/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朱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硝化 耦合 城市 污水 联合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减量与反硝化脱氮城市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属于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污泥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净化进程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最大的弊端就是处理污水的同时产生大量剩余污泥,这些剩余污泥通常含有相当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重金属)及未稳定化的有机物,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与处置,将对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的污染。然而污泥处理及最终处置需要大量基建投资和高昂的运行费用,运行费用可高达废水处理费用的60~70%。显而易见,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将成为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经济有效的污泥减量技术。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污泥减量技术可分为四类:一、溶胞-隐性生长;二、内源呼吸;三、解耦联代谢;四、生物捕食。同前三项技术相比,生物捕食技术具有“纯生态”的处理机理、较低的处理成本和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因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
大量研究事实表明,虽然生物捕食技术的污泥减量效果很好,但是微型动物在捕食污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释放部分有机物质以及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因此经高效污泥减量后的污泥上清液中,COD和N、P的含量将大幅度提高,必须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给污水处理系统带来较大的负荷冲击,影响其正常运行。所以,能否在污泥高效减量的同时保证出水水质不受影响,正是污泥生物捕食工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污泥捕食工艺,在保证高效污泥减量效果的同时又能有很好的出水效果,即利用微型动物释放出部分有机物质作为反硝化作用的有效碳源,在污泥减量的同时又发生着反硝化脱氮作用,是新型生物捕食技术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随着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好氧反硝化和自养反硝化等概念被相继提出,奠定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简称SND作用)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微环境理论认为:在活性污泥絮体或填料内,由于受氧的扩散限制,絮体或填料内存在溶解氧梯度。絮体或填料外表面与气、液相直接接触而溶解氧较高,微生物群体以好氧菌、硝化菌为主;絮体或填料内层由于氧传递受阻以及外部氧被大量消耗形成了缺氧微环境,反硝化菌占优势。因此通过控制污泥减量装置内部的溶氧环境,为反硝化作用提供良好的反应环境,将使污泥减量过程中的反硝化脱氮作用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经污泥减量处理后的污泥上清液中COD和N、P的含量高,须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给污水处理系统带来较大的负荷冲击,而影响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污泥减量与反硝化脱氮耦合的城市污水污泥联合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污泥减量与反硝化脱氮耦合的城市污水污泥联合处理系统由序批式生物污水处理装置、第一排泥泵、第四调节阀、污泥减量装置、第三调节阀和第二排泥泵组成;
所述序批式生物污水处理装置由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入水管、第一进泥管、第一排泥管和第一曝气设备组成;第一曝气设备由第一曝气头、第一进气管、第一调节阀、第一空气压缩机、第一时间继电器和第一导线组成;
所述污泥减量装置由污泥减量反应器、多块底栖类生物附着板、第二曝气设备、第二进泥管和第二排泥管组成;第二曝气设备由第二曝气头、第二进气管、第二调节阀、第二空气压缩机、第二时间继电器和第二导线组成;底栖类生物附着板由附着板主体和固定在附着板主体上的填料组成;
所述入水管安装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上端的侧壁上,且与序批式生物反应器连通,所述第一进泥管安装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下端的侧壁上,且与序批式生物反应器连通,所述第一排泥管安装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的底壁上,且与序批式生物反应器连通,所述第一曝气头设置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的内部,且位于序批式生物反应器的底部,第一曝气头通过第一进气管与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外部的第一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安装在第一进气管上,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一空气压缩机连接;
所述第二进泥管安装在污泥减量反应器上端的侧壁上,且与污泥减量反应器连通,所述第二排泥管安装在污泥减量反应器的底壁上,且与污泥减量反应器连通,所述多块底栖类生物附着板均匀布置在污泥减量反应器内且位于污泥减量反应器的中部,所述第二曝气头设置在污泥减量反应器的内部,且位于最下端底栖类生物附着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曝气头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污泥减量反应器外部的第二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二调节阀安装在第二进气管上,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空气压缩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6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