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带OFDM超宽带系统联合载波和采样频偏估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4117.6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刚;孙金芝;钱逸群;艾渤;钟章队;许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25/02;H04L2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fdm 宽带 系统 联合 载波 采样 估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MB-OFDM UWB (Multiban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Ultra Wideband,多带正 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中的一种联合载波和采样频偏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MB-OFDM UWB是基于多带OFDM实现超宽带的技术,它能够提供高速、 短距离无线连接。ECMA-368标准是MB-OFDM UWB的物理层标准,对 MB-OFDM UWB作了详细规定。如图1所示,标准将MB-OFDM UWB使用的 7500MHz频段划分为14个带宽为528MHz的频带(Band)及6个带组(BG)。 OFDM符号根据预先定义的时频码(TFC),采用跳频或定频方式在一个带组内 的不同频带上传输,图2为第一带组采用TFC1时的跳频方式。ECMA-368标准 中一共规定了10种TFC类型,分别对应10种OFDM符号传输方式,相应的也 规定了10种前导类型,以便于不同微微网能够同时工作。标准还规定数据分组 由前导序列、头序列以及有效负载部分构成,前导序列先于头序列及数据部分 发送。前导序列的作用就是帮助接收机做定时同步,载波偏移恢复以及信道估 计。前导序列由30个重复符号组成,包括21个分组同步(PS)序列、3个帧同 步(FS)序列以及6个信道估计(CE)序列。其中,PS符号用于分组检测、TFC 类型识别、符号定时以及频偏估计,CE用于信道估计、精频偏估计和精符号定 时。
与传统OFDM系统一样,MB-OFDM系统也会因频偏导致子载波间干扰 (ICI),使系统性能降级,因此需要对频偏进行估计与补偿,以克服干扰影响。 MB-OFDM系统频偏包括载波频偏(CFO)和采样频偏(SFO)。其中,CFO由 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晶振误差以及多普勒频移引起,SFO由发射端D/A以及接收 端A/D的采样频率误差造成。在MB-OFDM系统中,OFDM符号根据预先定义 的10种不同时频码(TFC),采用跳频或定频方式在一个带组内的不同频带上传 输。跳频与OFDM的结合,使得MB-OFDM系统频偏估计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因为每个带组内的各个频带的频偏都是不同的,采用跳频后,使得每个OFDM 符号所经历的频偏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必须要利用各个频带上传输的OFDM 符号来估计相应频带上的频偏;另外,UWB系统采用的信道模型是典型的密集 多径信道,这些又进一步增加了频偏估计的难度。如果只考虑工作在室内环境 的MB-OFDM UWB系统,则可忽略多普勒频移影响。这样,可以认为产生CFO 和SFO的唯一来源是发射接收之间晶振偏差。
目前,针对MB-OFDM UWB系统,有很多估计CFO的方法,实际上都是 对经典Schmidl&Cox频偏估计方法,即利用相邻两个OFDM符号之间存在的固 定相位偏差来估计频偏的改进。为了提高频偏估计性能,已经存在的改进方案 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方案1:利用多个符号估计。这种方案利用了两个以上符号,符号数越多, 性能越好,但复杂度也就越大,且能够用于分组检测和符号定时的符号数也更 少,这将很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性能,因为分组检测对于接收机来说非常关键。
方案2:采用更大的延迟间隔。因为对于小的延迟间隔,频偏估计范围大, 但精度不高;而对于大的延迟间隔,估计的频偏范围小,但却可以提高精度。 用于估计频偏的两个符号距离越远,估计的精度也越高(同时估计范围缩小), 但精度提高的速度会随着延迟间隔的增大而减慢。
方案3:多带平均(MBA)。同样也利用Schmidl&Cox的思想,首先利用两 个或多个OFDM符号估计出每个频带的频偏,然后再利用各个频带频偏量之间 的关系来进行多带平均,进一步改善了频偏估计的性能。但是这种方法基于特 定的频率合成方法,若方法改变,则算法要做相应的改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4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