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0277.3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联合;徐根旺;汪伟;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鲁班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4;C02F3/32;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水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水回用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既能减少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普遍采用的中水回用系统,大部分是通过各种过滤和多次沉淀的方式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广,能够处理一般的污水。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工序复杂,过滤和沉淀工序较多,增加了建造成本,单位时间污水处理量有限,对污染严重的污水处理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中水回用系统成本较高、工序复杂和处理效果不够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建造成本低、工序简单和处理效果好的中水回用循环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处理污水流程主要为:污水从进水管道流入集水井(1),在格栅沟(2)内通过木质格栅(3)除去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然后流入调节池(4),对污水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调节8小时后,污水通过提升泵(5)提升到生物滤池房(6),在生物滤池房(6)中的复合生物滤池系统(7)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后的水流入中间池(8)储存,储存2.5小时后通过进水渠水平流过人工湿地(9),在人工湿地(9)中进行后续处理,水力停留24小时,处理后即为可二次利用的中水,从出水渠排放到就近河道中,处理过程为不间断循环进行,日处理污水量达1000m3。
所述的集水井(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6m,宽15m,高4.2m;集水井(1)中靠总进水管管口处设置有格栅沟(2),用来固定与集水井(1)井口相连的木质格栅(3),木质格栅(3)采用电机控制打开或闭合,便于去除污水中较大悬浮物,防止积累悬浮物过多造成堵塞。
所述的生物滤池房(6),采用Mu10机制空心砖M5水泥砂浆砌筑,三毡四油卷材防水屋面,外墙贴瓷砖或刷淡色涂料,内墙贴瓷砖,规格为长16m,宽15m,高5m,生物滤池房(6)中设有占地面积为240m2的复合生物滤池系统(7)。复合生物滤池系统(7)主要由滤床(池体与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采用不锈钢支架形成的分层框架式结构,体积为560m3,滤床高3m,滤速0.8m/h,有机负荷为1.4kgCOD/(m3·d),滤料选用火山岩生物填料以及自主研发的陶粒和除磷填料,当污水由上而下流经长有丰富生物膜的复合滤料时,其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磷、部分氨氮在这里得到去除。
所述的人工湿地(9),属于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占地面积为3000m2,平均分成6组30m长单格湿地并列运行,床深0.8m,有机负荷为50kgCOD/(104m2·d),水力负荷为0.45m3/(m2·d),填料选用碎石、火山岩生物填料和多孔气块砖进行混填,可以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BOD,COD)、悬浮物、氮、磷、微量金属和病原体等;人工湿地上覆土300mm,采用当地土壤,上植草坪,土壤和湿地填料之间用透水纤维隔断,并用土工膜防渗,土工膜采用两布一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采用了复合生物滤池系统(7)和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9)综合利用进行中水处理,处理效果好,效率高,排放的中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能够进行农田灌溉或绿化。复合生物滤池系统(7)采用了特殊的组合式框架式结构和复合滤料,不仅克服了传统生物滤池易堵塞等缺点,还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处理效果好,效率高,反应器处理负荷可达3kgCOD/m3/d,而且具有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廉,耗能低,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和占地小等多方面的优点,同时反应器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能力,而且耐冲击负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处理工序简单,提高了中水处理的速度,省去了传统中水处理过程中所需的曝气池、沉淀池等步骤,节约了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集水井,2是格栅沟,3是木质格栅,4是调节池,5是提升泵,6是生物滤池房,7是复合生物滤池系统,8是中间池,9是人工湿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鲁班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鲁班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