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末端带羟基或胺基的含碳氟链或/和碳氢链磷脂酰胆碱封端剂及用其封端的聚氨酯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00231.1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谭鸿;傅强;张笑晴;谭东升;周立娟;李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09 | 分类号: | C07F9/09;C08G18/38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唐丽蓉 |
地址: | 6102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末端 羟基 胺基 含碳氟链 碳氢 磷脂 胆碱 封端剂 聚氨酯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碳氟链或/和碳氢链磷脂酰胆碱封端剂及用其封端的聚氨酯材料技术 领域,具体涉及末端带羟基或胺基的含碳氟链或/和碳氢链磷脂酰胆碱封端剂及用其封 端的聚氨酯材料。
背景技术
聚氨酯以其优异的力学强度、高弹性、耐磨性、润滑性、耐疲劳性、良好的生物 相容性、可加工性等,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植入医用装置及人工器官),比如心 脏起搏器绝缘线、人工血管、介入导管等。尽管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 长期使用过程中,与血液接触后,仍然不能避免血栓的形成。因此至今在临床上还不 能将聚氨酯用于制备小直径的人工血管。这也说明现有聚氨酯的生物相容性还远远不 能满足临床医学应用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聚氨酯的生物相容性成为聚氨酯改性的 研究重点。
磷脂分子层是一切生命细胞的表面,而磷脂酰胆碱是血红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重 要组成部分,位于磷脂分子层的最外层。Chapman等人【Lemm,Ed.;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Dordrecht,1993,p30】用血液接触、血小板激活、血小板黏附、以及激活补 体等实验,证明磷脂酰胆碱(PC)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1990年,Ishihara等人【Polym. J.22(1990)355.】报道了有关高产率高纯度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脂酰胆碱(MPC) 的优化合成方法,并将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脂酰胆碱(MPC)与不同结构乙烯基化 合物共聚制备了一系列侧链带磷脂酰胆碱极性基头(PC基团)的聚合物。他们 【Biomaterials 12(1991)121;J.Biomed.Mater.Res.39(1998)323;J.Membr.Sci.208 (2002)39】研究发现这类聚合物即使是与没有抗凝的全血接触,也能很好的减少蛋白 的吸附和变性,更能防止细胞被激活,从而进一步阻止血栓的形成,细胞毒性反应和 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目前一些含MPC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 【Nature materials,3(2004)829】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最近几年又有研究报道 将磷脂酰胆碱引入聚合物中,不但能够明显减少导致人体致病细菌的粘附 【FEMS.Microbiol.Lett,248(2005)37】,而且有助于一些特异性细胞的吸附和生长【J. Biomed.Mater.Res A,72(2005)1;J.Biomater.Sci.Polym.Ed,15(2004)1423】,这一发现 将进一步拓宽磷脂化聚合物的应用领域。从以上这些研究报道可知,将磷脂酰胆碱(PC 基团)这种带有两性离子极性基头的特殊官能团引入聚合物中,在材料表面形成类生 物膜的结构,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如血液相容性)。
将磷脂酰胆碱(PC基团)这种带有两性离子极性基头的特殊官能团引入聚氨酯中 制备磷脂化聚氨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类磷脂化聚氨酯的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的Tadao,Nakaya等人合 成了一系列的类似于磷脂结构的单体,并将其引入聚氨酯的主链 【Chem.Mater.1996,8,1441;1997,9,1570】或侧链【Macromol.chem.phys.,1995,196,3143; Biomaterials,1996,17,2179】中。该研究结果表明类磷脂结构单元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但由于其与天然磷脂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故对材料生 物相容性的改善比较有限,且这类磷脂结构的引入使材料吸水性明显增加,力学性能 急剧变差,有的甚至不能成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2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