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性糊剂和透光性导电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2843.7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20 | 分类号: | H01B1/20;H01B5/14;H01B13/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性 透光 导电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性糊剂和透光性导电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更详细地,涉及适宜用于制造透光性导电薄膜的导电性糊剂, 该透光性导电薄膜作为屏蔽由CRT(阴极射线管)、PDP(等离子 体显示面板)、EL(电致发光)面板等显示器前面产生的电磁波的 显示器用电磁波屏蔽滤波器是有用的。
背景技术
以往,一提到显示器,代表性的是CRT显示器,但最近取 而代之的是,FPD(平板显示器)作为薄型电视等已经被普及。 FPD当中,LCD(液晶显示器)和PDP率先普及,今后,除了这些 以外,预计作为S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 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等受到瞩目的 FED(场发射显示器)也会进一步普及。
在这样的各种显示器中,由于由像素的驱动信号等产生电 磁波,例如以上述当中的PDP、CRT进行说明的话,为了屏蔽 由这些显示器产生的电磁波,已知有配置在显示器前面的电磁 波屏蔽滤波器。在这样的用途中使用的电磁波屏蔽滤波器,还 要求电磁波屏蔽性能(导电性)以及透光性。
因此,为了兼具电磁波屏蔽性能(导电性)和透光性,已知 有在基材中使用树脂薄膜、玻璃等透明基材,并在该透明基材 上通过金属箔的蚀刻或金属镀覆设置有网眼层的显示器用电磁 波屏蔽滤波器。由该金属层构成的网眼层,其层自身是不具有 透光性的,因此按照俯视形状变成网状的方式形成图案并设置 多个小孔(开口部),从而确保透光性。但是,如果网眼过大, 则会比较显眼从而影响显示器图像,另外如果网眼的孔的总面 积(开口率)小,则还是会影响显示器图像,使其变暗。另外, 构成网眼的线如果过细,网眼的表面电阻增加,进而产生断线 等,损害本来的屏蔽性能。
另外,一直以来,电磁波屏蔽滤波器的网状导电性图案(导 电性网眼图案)是通过将被层压到透明基材上的铜箔光刻而形 成的,其面为光反射性的话,就会反射外部光线等不需要的光, 使透视图像的明室对比度降低,因此通常通过黑化处理将网眼 层的层本身的面变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工序变复 杂,在生产率和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作为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提出了对树脂薄膜印刷导电性糊 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现状为,由于其难以兼具 印刷适性和导电性,因此用于确保导电性的镀覆处理变得必须, 工序的复杂性没有得到解决。
即,通常所说的聚合物型导电性糊剂是指在有机粘合剂中 分散有导电粉末的物质,为了体现所期望的导电性和印刷适性, 导电粉末的选择和导电粉末的配合比率是重要的。作为用于提 高导电性的最有效的方案,有配合大量片状的银粉末的方法。 然而,如果配合大量片状的银粉末,则导电性糊剂的触变性会 变得过高,在照相凹版印刷法中的印刷适性降低,因此,不适 合形成导电性网眼图案那样的微细的线的用途。另一方面,为 了形成微细的线,有使银粉末的颗粒变细,且减少配合量的方 法,但导电性糊剂中的导电粉末间难以发生接触,不能得到发 挥电磁波屏蔽性程度的导电性。因此,聚合物型导电性糊剂的 情况下,用于确保导电性的镀覆处理等是必须的。
这样,实际情况是,可以简便且廉价地制造兼具电磁波屏 蔽性能(导电性)和印刷适性的电磁波屏蔽薄膜的方法以及适用 于该方法的聚合物型导电性糊剂是不存在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5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30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兼具电磁波屏蔽性能(导电性)和印刷适性,可以简便且廉价地 制造电磁波屏蔽薄膜的聚合物型导电性糊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未经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2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