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用油压间隙调节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59185.8 | 申请日: | 200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9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田行雄;田中章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锻汽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L1/24 | 分类号: | F01L1/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油压 间隙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燃机的气阀装置中自动地校正阀的间隙的油压式间隙调节器,尤其是涉及在内燃机停止时,能够将大量的工作油保持在与高压室连通的贮存器内的油压式间隙调节器。
背景技术
内燃机中的气阀机构由于一般容易受磨损、热膨胀的影响,阀间隙在运转中变化,所以为了对此间隙适当地校正使用了油压式间隙调节器。
以往的油压式间隙调节器如图19所示,是将间隙调节器主体2(下称调节器主体)插装在形成于汽缸头10上的安装孔30中的构造,调节器主体2由被插入安装孔30的主体24和可上下方向滑动地被安装在此主体24内的柱塞26构成。在柱塞26内,形成经小孔24b、27a与在安装孔30开口的油道32连通的贮存器28,贮存器28经小孔27b与高压室29连通,贮存器28及高压室29充满了从油道32供给的工作油。符号14、16、17是作为气阀机构构成部件的阀芯、凸轮、摇臂。而且,在对工作油施加压力时,高压室29内的止回球25a将小孔27b封闭,被做成了锁定状态的柱塞26构成摇臂17的摆动支点。而且,通过凸轮尖端16a推压摇臂17,摇臂17摆动,阀芯14抵抗复位弹簧15而进行滑动并开阀。此后,通过凸轮16的转动,阀芯14因复位弹簧15的作用而闭阀。符号23是柱塞弹簧,柱塞26被此柱塞弹簧23保持为通常与摇臂17抵接的状态,是以使因热变形等原因而产生的气阀系统的缝隙为零的方式进行校正动作的部件。
另外,在贮存器28内收容圆筒体6,贮存器28内被划分为与高压室29连通的内侧室28a和与作为供油孔的小孔27a连通的外侧室28b。而且,调节器主体2如图所示,由于即使在被倾斜地配置的情况下,与高压室29连通的贮存器内侧室28a的油面水平也不会降低到由符号H1所示的水平以下,所以,能够在贮存器28内保持大量的工作油,在再次开始了内燃机的运转时,不存在将空气向高压室29吸入这样的不良状况。
即,在不设置贮存器内侧室28a的情况下,在内燃机停止时,贮存器28内的油面降低到与供油孔27a高度相同的由图19中的符号H2所示的位置,在工作油由于内燃机的再起动等而从贮存器28被吸入高压室29时,将同时将油面上方的空气一起吸入高压室29内。尤其是在凸轮尖端16a和摇臂17保持接触了的状态不变地内燃机停止了的情况下,柱塞26被压缩,成为最被缩短的状态(最低状态)。若从此状态使内燃机再起动,则柱塞26和主体24的滑动行程为最大,工作油向高压室29内的吸入量为最多。但是,因为内燃机停止时不进行来自内燃机侧的工作油的供给,所以,几乎不能确保贮存器28内的油量,内燃机再起动时的向高压室29内的空气吸入变得最为剧烈。在将空气吸入到了高压室29内的情况下,在柱塞26被推压时,使应在高压室29内产生的工作油的刚性极端地降低(成为海绵状态),不能进行阀间隙的适当的校正。但是,在图19所示的构造中,由于在内燃机停止时,在贮存器内侧室28a内确保了大量的油(油面H1),所以,是防止发动机再起动时的空气向高压室29吸入的构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736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中,因为在贮存器28内收容了圆筒体6,所以,内燃机停止时的贮存器28内的油量被限制为被确保在圆筒体6(贮存器内侧室28a)内的量(就是那么少量)。
另外,在为在贮存器28内不收容圆筒体6的构造的情况下,在内燃机运转时,执行高压室29内的工作油经柱塞26和主体24的缝隙以及作为供油孔的小孔27a返回与高压室29连通的贮存器28内这样的再循环作用(下称泄漏油的再循环作用),与之相应地能够确保内燃机停止时的贮存器28内的油量。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因为在贮存器28内收容了圆筒体6,所以,不执行泄漏油的再循环作用,内燃机停止时的贮存器28内的油量不得不与之相应地降低。
即,在以往技术中,依然存在不能在内燃机停止时的贮存器28内保持大量的工作油,在再次开始了内燃机的运转时有可能将空气吸入高压室29这样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锻汽门株式会社,未经日锻汽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9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