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用轴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9411.4 | 申请日: | 200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5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乘松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B60B35/02;F16C25/08;F16C33/32;F16C33/58;F16C33/62;F16C33/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轴承 装置 | ||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
外构件,该外构件在内周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
内构件,该内构件在外周上形成有与所述外构件的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双列内滚道表面;
双列滚珠,所述双列滚珠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外滚道表面和所述内滚道表面之间,并且适于被施加预定的接触角,
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滚道表面和所述内滚道表面中至少所述内滚道表面由均具有两个曲率半径r、r1的圆弧部形成;
每个内滚道表面都由具有曲率半径r的一个圆弧部和具有曲率半径r1的另一个圆弧部形成,所述曲率半径r1小于所述曲率半径r,其中,所述具有曲率半径r的一个圆弧部从接近以初始接触角α与所述滚珠接触的接触点的位置延伸到滚道底部,所述具有曲率半径r1的另一个圆弧部从所述滚珠以接触角α1与之接触的转折点延伸到径向外侧;
所述曲率半径r、r1被分别设定为1.05d<2r≤1.10d以及1.01d≤2r1≤1.05d,其中“d”是所述滚珠的直径,并且当所述曲率半径r、r1的所述转折点被定位为α1=α+Δα,α=30°-45°时,Δα被设定在2°到8°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双列滚珠组中的外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被设定为大于内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外滚道表面和所述内滚道表面中的所述外滚道表面由均具有两个曲率半径r2、r3的圆弧部形成,其中,每个外滚道表面都由具有曲率半径r2的一个圆弧部和具有曲率半径r3的另一个圆弧部形成,所述曲率半径r3小于所述曲率半径r2,其中,所述具有曲率半径r2的一个圆弧部从接近以初始接触角α与所述滚珠接触的接触点的位置延伸到滚道底部,所述具有曲率半径r3的另一个圆弧部从所述滚珠以接触角α1接触的转折点延伸到径向内侧,并且其中,所述曲率半径r2、r3分别被设定为1.07d<2r2≤1.12d以及1.03d≤2r3≤1.07d,其中“d”是所述滚珠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内滚道表面和所述外滚道表面在热处理之后通过淬火钢切削而被精加工为具有预定的精加工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预载荷水平被设定为,在直行时是0到10μm,而在转弯时是10到50μm。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双列滚珠组中的所述滚珠由以规则方式交替排列的较大直径的滚珠和较小直径的滚珠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较大直径的滚珠和所述较小直径的滚珠的直径差被设定在5到10μm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双列滚珠组中的所述滚珠由陶瓷滚珠和钢滚珠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在滚珠组中,只有那些在车辆转弯期间当力矩载荷被施加到车辆上时被加载有大载荷的滚珠由陶瓷滚珠形成,而滚珠组中的其他滚珠由钢滚珠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双列滚珠组中的所述滚珠由以规则方式交替排列的陶瓷滚珠和钢滚珠形成。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双列滚珠组中的所述滚珠由以规则方式交替排列的较大直径的滚珠和较小直径的滚珠形成,并且所述较大直径的滚珠由陶瓷滚珠形成。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陶瓷滚珠由烧结体形成,所述烧结体包括作为主要成分的β-赛隆以及杂质形成的其余部分,所述β-赛隆的组成式为Si6-zAlzOzN8-z,并且满足0.1≤z≤3.5。
13.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陶瓷滚珠由烧结体形成,所述烧结体包括作为主要成分的β-赛隆以及由烧结助剂和不可逆杂质形成的其余部分,所述β-赛隆的组成式为Si6-zAlzOzN8-z,并且满足0.1≤z≤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941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