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替糖衍生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40921.5 申请日: 2009-10-16
公开(公告)号: CN102186885A 公开(公告)日: 2011-09-14
发明(设计)人: C·弗罗贝格;W·弗韦尔格;S·拉多斯塔 申请(专利权)人: 拜尔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C08B37/00 分类号: C08B37/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黄革生;林柏楠
地址: 德国莱茵***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交替 衍生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交替糖(alternan)羧酸酯、制备交替糖羧酸酯的方法、以及包含交替糖羧酸酯的组合物、和交替糖羧酸酯的用途。

背景技术

交替糖(CAS注册号:136510-13-9)早在1954年已经作为肠膜明串珠球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NRRL B-1335胞外生产的S葡聚糖级分而由Jeanes描述。交替糖是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多糖。这些葡萄糖单元通过α-1,6和α-1,3糖苷键彼此连接,其中这两种键主要交替地出现(Miasaki等,1980,Carbohydro.Res.84,273-285)。此外,交替糖可以包含多达大约10%的分支(Seymour等,1979,Carbohydrate Research 74,41-62)。由于交替糖在聚合物主链上具有与α-1,6糖苷键交替出现的α-1,3糖苷键而连续的α-1,6糖苷键即使有也十分稀少,因此交替糖不同于葡聚糖(dextran)——一种在主链中主要由α-1,6糖苷键构成的葡萄糖聚合物(CAS注册号:9004-54-0)。Cote和Robyt(1982,Carbohydr.Res.101,57-74)因此针对来自肠膜明串珠球菌NRRL B-1335的该特定S葡聚糖级分引入了名称交替糖,该名称现今仍公认有效。

天然交替糖具有106-107的平均分子量(Mw),相对易溶于水,并赋予水溶液低粘度(WO 03010177)。

迄今知道的交替糖衍生物限于通过物理和/或生物(酶学)方法降低天然交替糖的分子量。

通过使用酶异麦芽糖葡聚糖酶(isomaltodextranase)降解天然交替糖,已经制备了平均分子量3500的所谓极限交替糖(类似于通过异淀粉酶降解淀粉获得的极限糊精的称呼)。极限交替糖的流变学性质(水溶液中的粘度)几乎相应于麦芽糖糊精的,即,极限交替糖赋予低粘度并且可以高浓度地(>80%w/v)溶于水(Cote等,1997,第8章,Spanier等(编),“新食品化学”,Carol Steam,IL:Allured Publishing Corp.,95-110,ISBN 093171057X)。

在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存在下孵育天然交替糖,同样地可以降低天然交替糖的分子量(WO 03 010177)。根据孵育时间,获得了分子量5-10x105(4天孵育时间)或1-5x104(7天孵育时间)的交替糖。在用于此目的的真菌中未能检测到交替糖降解酶,意味着青霉属真菌降低天然交替糖分子量的机制迄今仍无法解释。

此外,通过超声处理也已经将平均分子量降低至小于106(Cote,1992,Carbohydr.Polymers 19,249-252)。

通过与真菌孵育或通过超声处理而获得的具有降低的分子量的交替糖与阿拉伯树胶具有相似的流变学行为。与天然交替糖在水中的溶解度(12-15%w/v)不同,其易溶于水(高达50%w/v),并赋予溶液低粘度。就剪切稀化而言,具有降低分子量的交替糖的溶液表现出低的假塑性,为近乎牛顿流体。与阿拉伯树胶不同,天然交替糖和降低分子量的交替糖均不具有乳化性质。考虑到该特定的流变学性质,交替糖的这两种衍生物均被提议用作增量剂,尤其是在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中(WO 03010177)。

此外,交替糖是仅被特定葡聚糖酶降解的聚合物,Biley等,1994,Eur.J.Biochem.226,633-639。该交替糖降解性葡聚糖酶已知来自很少数的微生物。因此,交替糖和降低分子量的交替糖已经被提议作为低卡路里增量剂用于食品(Cote等,1997,第8章,Spanier等(编),“新食品化学”,Carol Steam,IL:Allured Publishing Corp.,95-110,ISBN 093171057X)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交替糖衍生物。与天然交替糖相比,该交替糖衍生物具有适于某些应用的性质。这些交替糖衍生物尤其适用于食品、药品或化妆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权利要求书中指出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发明概述

本发明因此涉及交替糖羧酸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尔作物科学股份公司,未经拜尔作物科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09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