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26577.4 | 申请日: | 2009-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7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泰宏;浅利琢磨;熊谷裕典;林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G9/058 | 分类号: | H01G9/058;H01G9/00;H01G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层 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其在容器内包括依次层叠的正极、隔板和负极,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填充有电解液,该双电层电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中任一个或两个的极板包括:集电体;和立设的多根导电性微细纤维,该多根导电性微细纤维的一端与所述集电体的表面电连接,
所述极板的所述表面一侧被所述隔板覆盖,
所述极板与隔板被压接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一块隔板和所述负极依次被压接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包括正极用隔板和负极用隔板,
所述正极和所述正极用隔板被压接成一体,
所述负极和所述负极用隔板被压接成一体。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纤维的直径为0.1nm~100nm。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纤维为碳纳米管。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由热固化性树脂以外的材料构成。
7.一种双电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该双电层电容器在容器内包括依次层叠的正极、隔板和负极,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填充有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极板和隔板的准备工序,该极板包括:集电体;和立设的多根导电性微细纤维,该多根导电性微细纤维的一端与所述集电体的表面电连接;
将所述极板的所述表面一侧用所述隔板覆盖,形成包括所述极板和所述隔板的层叠体的覆盖工序;
通过对所述层叠体的上下施加压力,将所述极板和隔板压接而形成为一体,由此形成压接层叠体的压接工序的压接工序;和
浸渍工序,用电解液浸渍所述压接层叠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准备工序中,准备两块极板和一块隔板,
在所述覆盖工序中,以所述两块极板各自的所述表面相对且中间夹着所述一块隔板的方式,将所述两块极板和所述一块隔板层叠;
在所述压接工序中,形成由所述两块极板和所述一块隔板压接而成的压接层叠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准备工序中,准备两块极板和两块隔板,
在所述覆盖工序中,将所述两块极板的所述表面各自用一块隔板覆盖,形成两组层叠体,
在所述压接工序中,形成两组由一块极板和一块隔板压接而成的压接层叠体,
在所述浸渍工序的前后,还包括使所述两组压接层叠体以所述隔板彼此接触的方式重合的工序。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工序中的所述压力为30MPa以上70MPa以下。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准备工序之后所述覆盖工序之前,还包括通过对所述集电体上的所述导电性微细纤维施加比所述压接工序中的所述压力小的压力,使所述微细纤维倾斜的预备加压工序。
12.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细纤维的直径为0.1nm~100nm。
13.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细纤维为碳纳米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纳米管通过催化剂被立设在所述集电体的所述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65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