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两层结构的复合成型品在审
| 申请号: | 200980119715.6 | 申请日: | 2009-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6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冈村显;长井聪;滨田泰以;梁耀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78;B29K59/00;B29K6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结构 复合 成型 | ||
1.一种复合成型品,其是具有两层结构的复合成型品,通过将含有具有极性的热塑性树脂(A)的成型品(a)配置在模具内部,将具有脂肪族酯结构的树脂(B)在高于该热塑性树脂(A)的熔点的温度下塑化并注入所述模具内部,使其与该成型品(a)接触而得到,所述热塑性树脂(A)为聚缩醛树脂。
2.一种复合成型品,其是具有两层结构的复合成型品,通过将含有具有脂肪族酯结构的树脂(B)的成型品(b)配置在模具内部,将具有极性的热塑性树脂(A)在高于该树脂(B)的熔点的温度下塑化并注入所述模具内部,使其与该成型品(b)接触而得到,所述热塑性树脂(A)为聚缩醛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成型品,其中,所述成型品(a)为薄膜、片或纤维复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成型品,其中,所述具有极性的热塑性树脂(A)预先含有一部分所述具有脂肪族酯结构的树脂(B)。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成型品,其中,所述具有脂肪族酯结构的树脂(B)预先含有一部分所述具有极性的热塑性树脂(A)。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成型品,其中,所述具有极性的热塑性树脂(A)为:相对于每100mol氧化亚甲基重复单元,含有0.2~15mol(DOL=0.5~43phr)的下述(1)式所示的碳原子数2以上的氧化亚烷基重复单元的聚缩醛;
式中,R0、R0’分别表示氢原子、烷基或具有烷基的有机基团、苯基或具有苯基的有机基团,m表示2~6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成型品,其中,所述具有脂肪族酯结构的树脂(B)为选自聚乳酸(PLA)、聚酯碳酸酯(PE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以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树脂。
8.一种复合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将含有具有极性的热塑性树脂(A)的成型品(a)配置在模具内部的工序;和,
将具有脂肪族酯结构的树脂(B)在高于该热塑性树脂(A)的熔点的温度下塑化并注入所述模具内部,使其与该成型品(a)接触,形成两层结构的工序;
所述热塑性树脂(A)为聚缩醛树脂。
9.一种复合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将含有具有脂肪族酯结构的树脂(B)的成型品(b)配置在模具内部的工序;和,
将具有极性的热塑性树脂(A)在高于该树脂(B)的熔点的温度下塑化并注入所述模具内部,使其与该成型品(b)接触,形成两层结构的工序;
所述热塑性树脂(A)为聚缩醛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未经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97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电源和接地通孔的封装
- 下一篇:形状记忆的自固位缝线、生产方法和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