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隧道清扫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50417.5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8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荣;张建峰;张俊俭;章晨;王洪新;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瞿斌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E21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隧道 清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铁路隧道清扫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铁路路程已近10万公里,有客、货车厢110万节。全路有大小隧道约3500多处。几十年来由于客、货车辆穿梭不止,给各铁路隧道造成很严重的污染,尤其北方地区风沙大,隧道污染就更严重,其中最典型最突出的是大秦铁路线,因是运煤专线,沿路各隧道煤粉、沙尘的厚度已达10~30厘米,给货车的安全输行造成极大危害。当货车通过隧道时,全隧道灰尘飞扬、乌烟瘴气。由于煤尘量巨大,无法用人工清扫。
目前各式清扫车种类很多,有转盘式、滚筒式、滚轮式,还有不少用汽车改装的吸尘式,其吸尘空气的动力源的产生,有的是用轴流(离心)风机,有的是用涡流真空泵。如专利申请号为2008201813186的真空吸尘车,用于清扫马路时比人工清扫快很多,但用于高低不平的铁路线就不行。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吸气量大、负压高,适合各种铁路隧道的快速高效铁路隧道负压式吸尘兼隧壁清洁的清扫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在装于铁路平板车上的真空厢的一端与吸、吹风泵的吸风口通过吸气罩相连通,另一端右端板上部均匀密布的1~2排圆通孔外,焊有与通孔相通,且能拖于路面的吸管。吸、吹风泵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纵穿真空厢,并与装在吸气咀前方的喷气管相连通。真空厢内底部横向装有数个螺旋式输料器,输料器通过链轮和链条与电动器相连,整机动力由发电机组供给,并受操作室内的控制柜的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清扫速度快、效率高,并适合各种铁路隧道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路面吹、吸兼隧壁清扫式铁路隧道清扫车原理结构图。
图2为路面吸兼隧道壁吹式铁路隧道清扫车原理结构图。
图3为图1、图2A向视图。
图中标号及名称如下:
1-铁路平板车 2-控制柜 3-操作室 4-发电机组
5-电动器 6-链轮 7-链条 8-吸、吹风泵
9-检料传感器 10-吸气罩 11-排风管 12-过滤网
13-清扫装置 14-扫把 15-推拉杆 16-滑轨
17-电动伸缩器 18-真空厢 19-检修门 20-阻挡板
21-布料板 22-集料板 23-螺旋输料器 24-吸气管
25-伸缩管 26-升降装置 27-金属管 28-软管
29-吸气咀 30-喷气管 31-气罐 32-出料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真空厢(18)为长方形,其左端板上部开有与吸气罩(10)大小相通的口,其口的外部装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外框装有电动清扫装置(13)。左端板下部中间装有检料传感器(9);其右端板上部开有1~2排均匀密布的数十个圆通孔,孔的外部焊有相同数量的吸气管(24),且两者相通,吸气管(24)下端与伸缩管(25)相连通,伸缩管(25)下端通过金属管(27)相连通,并受升降装置(26)的控制,软管(28)上端与金属管(27)连通,下末端装有吸气咀(29);其内顶板上焊有数块阻挡板(20),并在适当位置与阻挡板(20)相错开的两侧板上焊有布料板(21),并在其一侧开有检修门(19);其内底横向装有数套螺旋输料器(23),输料器外壳两端焊在真空厢(18)的两侧板上,并在两相邻外壳上的开口两侧处焊有三角形集料板(22)。螺旋输料器(23)的前端装有链轮(6),并通过链条(7)与电动器(5)的链轮(6)相连接,其后端出口装有出料口盖(32),并通过电动伸缩器(17),将其盖关开;装于真空厢(18)左外的吸、吹风泵(8)其吸气端与吸气罩(10)相连通,其排气口通过纵穿真空厢(18)内的排气管(11)与布于吸气咀(29)前方的喷气管(30)相连通;真空厢(18)外上板和右侧板上均布有扫把(14),并通过推拉杆(15)、滑轨(16)和电动伸缩器(17)将其竖起或倒放;在真空厢(18)的左侧的铁路平板车(1)上装有发电机组(4)和操作室(3),控制柜(2)安装在操作室(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瞿斌,未经瞿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504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