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15531.4 | 申请日: | 2009-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6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73;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电子设备中之组件与组件、组件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有运用,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之基础组件。
中国台湾专利第357745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组装在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两端分别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定位柱,导电端子包括与印刷电路板平行的焊接部,导电端子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由于电连接器仅依靠定位柱干涉固定,易产生松动,进而影响导电端子的焊接性。
因此,鉴于前述电连接器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用来解决电连接器易松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地固定在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组装在绝缘本体的第一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面和与接触面相对的后端面,第一组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出后端面的第一焊接部,该第一焊接部与电连接器插接方向平行,且第一焊接部设有焊接面,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凸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卡持部和与焊接面平齐的抵压部,该卡持部超出焊接面。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印刷电路板和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面和与接触面相对的后端面,该后端面设有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抵压在印刷电路板一侧的抵压部以及穿过印刷电路板固定在印刷电路板另一侧的卡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凸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焊接面平齐的抵压部和卡持部,该卡持部的长度大于抵压部的长度并且超出焊接面,卡持部通过弹性收缩和扩张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抵压部对印刷电路板施加向下的力,进而使得卡持部对印刷电路板产生向上的力,使得第一焊接部与印刷电路板完全接触,保证了导电端子的焊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电连接器100可安装印刷电路板200上,其包括绝缘本体1和组装在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2。
绝缘本体1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图未示)对接的接触面11、与接触面相对的后端面12以及与接触面11和后端面12相邻接的底面13,该底面13面向印刷电路板200。绝缘本体的接触面11向后端面12凹设有第一对接框口14和第二对接框口15(参图4),该第一对接框口14是用来传输数据实现连接功能的,第二对接框口15是用来实现测试功能的,第一对接框口内部设有L型的第一舌板141和第二舌板142,第一舌板的长度小于第二舌板的长度,第一舌板141是用来传输数据的,第二舌板142是用来连接电源的。
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组导电端子21和第二组导电端子22,该第一组导电端子组装在第一舌板141上,第二组导电端子组装在第二舌板142和第二对接框口15内。第一组导电端子21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后端面12的第一焊接部211,该第一焊接部211与电连接器100的插接方向平行,即第一组导电端子21采用表面黏着方式连接到印刷电路板200上,第一焊接部211还具有用来与印刷电路板200焊接的焊接面212;第二组导电端子22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后端面12的第二焊接部221,该第二焊接部221与电连接器100的插接方向垂直,即第二组导电端子采用穿孔方式焊接到印刷电路板200上。
参图3,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2凸设有固定装置16,该固定装置对称设置在第一组导电端子21的两边,这样可以平衡绝缘本体两端的固定力,使第一组导电端子21稳定的与印刷电路板200焊接。固定装置16包括水平的支撑部161及沿水平支撑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抵压部162、限位部163和卡持部164,限位部163位于抵压部和卡持部之间,抵压部162延伸到与第一组导电端子21的焊接面212平齐,即抵压部162具有与焊接面212共面的抵压面165,该抵压面165抵压在印刷电路板200的上表面。卡持部164的延伸长度大于抵压部162的延伸长度并且超出焊接面212,但卡持部164向下延伸不超出绝缘本体的底面13(图2清晰可见),卡持部164的延伸末端设有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卡持块166,位于绝缘本体1两端的固定装置16的卡持块166是相向设置的,提供了更好地抓板力。该卡持块166设有与抵压面165相对的固定面167,该固定面167与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相接触,抵压面165到固定面167的距离等于印刷电路板的厚度。限位部163的延伸长度小于抵压部162的延伸长度并且与抵压部位于印刷电路板的同一侧,但限位部163距离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只有很小的间隙,它是为了补偿印刷电路板与抵压部和卡持部配合的公差,它可以保护抵压部和第一组导电端子21的第一焊接部211。固定装置实现固定功能是通过卡持部164的弹性收缩插入印刷电路板的固定孔,然后卡持部弹性扩张,卡持块166勾持在印刷电路板的下表面,抵压部162对印刷电路板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进而卡持块166对印刷电路板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印刷电路板与第一组导电端子的焊接面贴合,保证了导电端子的焊接稳定性,而限位部163是为了防止印刷电路板对抵压部162和第一组导电端子21的第一焊接部211产生过大的反作用力,进而损坏抵压部和第一焊接部。本实用新型不仅提供了很好的抓板力,也保证了第一组导电端子21的表面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5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车轮用履带式防滑链
 - 下一篇:阵列式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