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人车隔离结构的人车混行长隧道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94845.0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8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臧延伟;吴向东;章立峰;吾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人 隔离 结构 人车混 行长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车混行隧道,特别是一种带有人车隔离结构的人车混行长隧道。主要适用于长度超过2000m的长隧道,也可用于较短隧道。
背景技术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16.1.4条,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长度不宜超过2000m,隧道较长情况下,现状均采用人车隧道分建的方式。工程土建费用较大,且交通组织比较困难,此外,由于人车隧道分建,需要在人行隧道内另行安装照明装置,增加了工程投资。现有很多隧道都是人车隧道共建,但是两者之间未设置隔墙,由于汽车尾气排放使得人行隧道内空气质量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隧道内需要按照人行控制指标设计安装通风风机,会额外增加配电以及设备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采光和通风良好,且建造成本低的带有人车隔离结构的人车混行长隧道,以便将车行隧道内的尾气隔离在人行隧道之外,达到提高人行舒适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有人车隔离结构的人车混行长隧道,具有车行隧道和人行隧道,其特征在于:车行隧道和人行隧道之间密封设置透明玻璃隔墙。
所述车行隧道上每隔200m开设一个与人行隧道连通且面积为0.8×0.8m的安全口。
所述人行隧道底部设置用于调节车行隧道和人行隧道高度差的中隔板。
所述玻璃隔墙为单层玻璃,一般采用浮法平板玻璃或钢化玻璃,其厚度为6mm或8mm。
所述玻璃隔墙为双层玻璃,其中两侧玻璃厚度为6mm或8mm,对应的中间不流动空气层厚度为12mm或9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车行隧道和人行隧道统一合并在一个较大宽敞的主通道内,较之现有技术中人车隧道分建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土建成本,降低了交通组织难度;车行隧道和人行隧道之间设置密封透明玻璃隔墙,可以将车行隧道内的汽车尾气隔离在人行隧道之外,使得人行隧道内空气质量得到大幅提高,较之现有技术中不设隔墙的结构,省去了在人行隧道内安装排风扇的必要,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玻璃隔墙是透明的,车行隧道内的光线可以照射至人行隧道内,省去了在人行隧道内安装照明灯的必要,不仅简化了施工程序,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采用中隔板调节人行隧道与车行隧道路面的相对高差,减小人行隧道的坡度,利于行人以及非机动车的通行,解决车行与人行纵坡的矛盾;避难措施采用每隔200m在车道上设置0.8×0.8m的安全口,解决单洞隧道内车行隧道与人行隧道安全疏散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隧道结构情况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隧道结构情况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将车行隧道1和人行隧道2统一合并在一个较大宽敞的主通道内,并在两者之间密封设置透明玻璃隔墙3,将车行隧道1内的汽车尾气隔离在人行隧道2之外,使得人行隧道2内空气质量得到大幅提高。车行隧道1上每隔200m开设一个与人行隧道2连通且面积为0.8×0.8m的安全口4,解决单洞隧道内车行隧道与人行隧道安全疏散问题。
所述人行隧道2底部设置用于调节车行隧道1和人行隧道2高度差的中隔板5,减小人行隧道2的坡度,利于行人以及非机动车的通行,解决车行与人行纵坡的矛盾。
所述玻璃隔墙3为单层玻璃,一般采用浮法平板玻璃或钢化玻璃,其厚度为6mm或8mm;玻璃隔墙3也可为双层玻璃,厚度为6+12+6(mm)或8+9+8(mm),中间数值为两层玻璃之间的不流动空气层。
当满足以下要求时,即可开始实施玻璃隔墙3的安装:
1)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主体结构已完工,并办完质量验收手续。
2)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根据玻璃幕墙设计、制作单位提供的预埋件平面布置图、埋件大样图,进行加工制作及预埋,埋件应牢固、位置准确。安装幕墙竖向龙骨之前,预先将埋件剔出,弹线后,如标高和位置超出尤许偏差值时,应及时办理设计洽商进行处理。
3)预先进行测量放线。
4)操作用外架子(或电动吊篮)已搭设好,并经安全负责人员检查验收。
5)各种电动工具的临时电源已预先接好,并进行安全试运转。
6)玻璃法墙的防雷接地设计方案已完成。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1安装各段紧固铁件:主体结构施工时埋件预埋形式及紧固铁件与埋件连接方法,均要按玻璃安装要求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4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