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报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60427.X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于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动力盈科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5/00 | 分类号: | G08B25/00;H04Q5/24;H04N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安防监控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安防需要大量的人力实施防范,特别是城市的治安防范,警察的巡逻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现都已经渐渐被安防设备取代,新时代的安防系统可节省大量人力。
现有安防方案主要是在一些特定地点设定一些报警主机,当有人报警时,启动报警机箱即可向公安局获派出所发出报警信号。警察可通过该报警信号迅速赶到现场。
然而,在报警信号启动时,警察无法得知现场的确切情况,从而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对案情进行跟踪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及时监控报警区域的报警系统。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报警系统,其包括对讲主机、报警解码器、传输设备、多个报警机箱及多个摄像机,所述报警解码器连接至所述对讲主机,所述多个报警机箱通过所述传输设备连接至所述对讲主机,所述报警机箱至少连接至一设置于其附近的摄像机,以用于对所述报警机箱附近区域进行监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系统可通过报警机箱直接与辖区内的派出所直接进行实时的报警对话,且报警机箱可马上自动的联动附近的摄像头对报警现场进行监控及录像,派出所值班人员可马上获取到现场状况,做出应对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系统的系统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系统的系统拓扑图。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系统包括控制中心端和报警前端。控制中心端包括报警解码器、对讲主机、PC机,主光端机接线盒和多个接收光端机。报警解码器连接至对讲主机,对讲主机和PC机分别连接至主光端机接线盒,多个接收光端机通过五芯线分别连接至主光端机接线盒。报警前端包括多个报警机箱、多个发送光端机和多个摄像机。多个报警机箱与多个发送光端机通过五芯线分别对应连接。每一报警机箱都连接有至少一摄像机,以用于对报警机箱附近进行监控。报警机箱上设有一显示屏,该显示屏可以是LCD显示屏,也可以是LED显示屏。该多个发送光端机与该多个接收光端机通过光缆一一对应连接。该PC机与主光端机接线盒之间采用RS485信号来进行通信。
用户安装完报警前端与控制中心端的设备后,启动报警前端设备,报警机箱会进行自检,显示屏上会出本机的通信协议、通信波特率、设备地址。启动对讲主机,主机会自动搜索报警前端的报警机箱(报警机箱安装时需按序设置好地址及波特率,还有通信协议),搜索到的设备对讲主机上会有亮灯,表示设备处于在线状态,用户就可以通过PC电脑端给给前端设备设置显示屏的显示字符(比如可以设置一些注意、通知、天气等等信息显示于前端报警机箱)。
报警时,按报警机箱上的按钮,报警信号通过光端机传送至对讲主机;派出所或报警中心的对讲主机发出蜂鸣声,值班人员通过对讲主机上显示对应的地址灯(地址灯有对应表格,可填入地址街道等名称信息便于记忆)可以知道是在什么地点报警;同时报警机箱接到按钮触发后联动附近摄像机转到预先设置好的预置位,拍摄报警现场状况;同时报警解码器联动矩阵做视频切换动作,将报警画面传到指定监视器;值班人员听到对讲主机响后马上就可以观察现场画面,按下对讲主机上指示灯对应的地址按钮后可马上和前端取得连线,可实时与前端报警者对讲或监听现场声音,实现现场图像与声音同步监控。
上述方案为较佳方案,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减少或增加其他设备。例如,所述光端机可采用其它传输设备取代,所述主光端机接线盒可采用其它传输设备接线盒来取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系统可通过报警机箱直接与辖区内的派出所直接进行实时的报警对话,且报警机箱可马上自动的联动附近的摄像头对报警现场进行监控及录像,派出所值班人员可马上获取到现场状况,做出应对措施;报警机箱也可做社区广播用,可通过语音广播,也可通过屏幕显示的字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动力盈科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动力盈科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04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