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挂果捡收网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5511.4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江;杨博;杨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振江;杨博;杨佩 |
主分类号: | A01D46/26 | 分类号: | A01D46/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72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果 收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作物的采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集红枣、核桃、板栗、杏等果实的挂果捡收网。
背景技术
传统采摘红枣、核桃、板栗、杏等果实,需要专人先用杆子敲打果树,再雇用大量人力去地面捡拾果实,捡拾时间长,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而且雨季无法抢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采摘果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工效显著而且适于雨季采摘果实的挂果捡收网。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挂果捡收网网面1上设置有分叉2,网面1边缘上设置有若干金属环3,金属环3之间均匀分布,分叉2上设置有拉绳4,网面1由钢棍5支撑,钢棍5下端插入地面,上端设置有与网面1边缘的金属环3固定的挂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网采摘红枣、核桃、板栗、杏等果实,节约捡收时间,而且适于雨季抢收,克服了人工捡收工作效率低,技术手段落后的缺陷。使用时将网平铺或撑在树干基部,从树上被打落或摇落的果实自然掉在网面上。该网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廉,便于果农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2、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物效果图。
图6是图4局部放大图。
上图中,1-网面,2-分叉,3-金属环,4-拉绳,5-钢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果树具体情况,网面1可剪裁成圆形、四边形、六边形或任意形状。
本实施例给出的一种挂果捡收网,由网面1、分叉2、金属环3、拉绳4构成。将防雹网剪裁成六边形的网面1,其边缘用帆布或防雨布缝边,在边缘角处打孔钉金属环3,由网面边缘向中心开叉、缝边,形成分叉2,分叉上系有拉绳4(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可将防雹网剪裁成圆形的网面1,其边缘用帆布或防雨布缝边,在边缘处打孔钉金属环3,金属环3之间均匀分布,由网面边缘向中心开叉、缝边,形成分叉2,分叉上系有拉绳4(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还可将防雹网剪裁成四边形的网面1,其边缘用帆布或防雨布缝边,在边缘角处打孔钉金属环3,由网面边缘向中心开叉、缝边,形成分叉2,分叉上系有拉绳4(如图3所示)。
选用1-2米长的钢棍5,从钢棍5的顶端向下端间隔10-20厘米依次电焊挂钩5-6个,挂钩挂在金属环3上将网面1撑起(也可用绳子穿进金属环3中,系在周围的树上将网面1撑起),树干通过分叉2,用拉绳4与网面1固定。(图4、5为实物效果图)
使用本网时,依据树冠高低,将其平铺或撑在树干基部,用杆子将树上的果实打落,将网收起,果实倒入筐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振江;杨博;杨佩,未经杨振江;杨博;杨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55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