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之变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6951.3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8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杜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强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2 | 分类号: | F03D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发电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风力发电机之变桨结构。
背景技术: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风能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能驱动桨叶带动发电机主轴,在定子与转子发生相对位移的时候,切割磁力线,以致在线圈中产生电流。风力发电机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就是要面对不稳定的风速,众所周知,自然界的风瞬息万变,风速跨度非常大,对风力发电机的要求也是在尽可能大的风速范围内仍然能够正常发电。为了应对大风的影响,现有风力发电机通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法:1、制动,在风速超高的时候采用制动电机主轴的方式降低转速,这种方式虽然简单、可行,但对发电机损害较大,发电机要承受很大的风压,容易折断桨叶,严重的还会将发电机吹倒。2、侧偏,在风速超高的时候使迎风面偏向一侧,降低正面承受的风压,这种方式只能适用于较小型发电机,对于大型发电机由于体积大、惯性大,无法适应频繁的风向变化。3、变桨,在风速超高的时候通过变桨机构使桨叶的迎风角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每一只桨叶承受的风压,这种方式适用面广,目前受到普遍采用,尤其是用在大型风力发电机上。但目前实际实施情况来看,现有之风力发电机的变桨结构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及故障率高,调整维修困难的缺陷。
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风力发电机的变桨结构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的变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实用性强的风力发电机之变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风力发电机之变桨结构,包括安装在发电机主轴上的轮轱及安装在轮轱外周的桨叶,于轮轱内设有一螺旋伞齿轮,并在桨叶的轴内端上安装有与上述轮轱内之螺旋伞齿轮啮合的叶轴伞齿轮,螺旋伞齿轮上结合有预紧发条。
预紧发条收容于螺旋伞齿轮的内环型腔中,与螺旋伞齿轮同轴安装。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轮轱内增加一螺旋伞齿轮,螺旋伞齿轮上结合有预紧发条,可提供桨叶变桨之预紧力,以获得自动变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
2、运行时无需额外能源和人力控制,桨叶调整灵活、可靠,且同步性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风力发电机之变桨结构,包括安装在发电机主轴10上的轮轱20及安装在轮轱外周的桨叶30,于轮轱20内设有一螺旋伞齿轮21,并在桨叶的轴31内端上安装有与上述轮轱内之螺旋伞齿轮啮合的叶轴伞齿轮32,螺旋伞齿轮21上结合有预紧发条22,预紧发条22跟随螺旋伞齿轮21转动而上紧或放松。
组设实施时,预紧发条22装上有适当的预紧力,满足桨叶30初始工作;当风速提高的时候,桨叶30带动风叶轮轱20转动发电的同时,还自行调整迎风角,通常是变小桨叶30的迎风面,从而改变每一只桨叶承受的风压,保证发电机正常发电工作。桨叶30改变迎风角时,桨叶的轴31内端上的叶轴伞齿轮32则转动,并啮合螺旋伞齿轮21,使螺旋伞齿轮21转动,这时,预紧发条22跟随螺旋伞齿轮21转动而上紧。当风速减小的时候,在预紧发条22的预紧力作用下,桨叶30自动回转,增大迎风面,获得理想地发电工效。
本实施例中,预紧发条22收容于螺旋伞齿轮21的内环型腔211中,与螺旋伞齿轮同轴安装,结构简单,大大优化产品结构,螺旋伞齿轮21同时啮合多根桨叶轴31内端上的叶轴伞齿轮32,同步性好,变桨顺畅、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强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强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6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